搜索
首页 《素上人游方》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

意思:梵译通方言,林霜点僧衣。

出自作者[宋]薛嵎的《素上人游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山林为背景,描绘了禅师的生活和思考,表达了深深的禅意和寂静之美。 首句“山深不可见,一锡又云飞”,诗人以山深不见为开头,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而“一锡又云飞”则描绘了禅师离去的场景,给人留下一种飘逸、灵动的印象。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禅师的形象,他以梵语翻译佛经,声音流畅而富有哲理,林间的霜露打湿了他的僧衣。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禅师的智慧和虔诚。 “神闲生境寂,思基入吟微”两句,诗人描述了禅师内心的状态,他心境闲适,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寂静的境界,他的思绪深入到微妙的层次。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寒月空相照,何人夜扣扉”,诗人以寒月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没有人敲门,只有寒月静静地照着。这种寂静的氛围与前文所描绘的禅师的生活和思考相呼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师的生活和思考为主题,通过描绘他的形象、心境和环境,表达了深深的禅意和寂静之美。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山、锡、梵语、霜、思基等,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深不可见,一锡又云飞。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
神闲生境寂,思基入吟微。
寒月空相照,何人夜扣扉。

关键词解释

  • 方语

    读音:fāng yǔ

    繁体字:方語

    意思:(方语,方语)
    即方言。
      ▶明·王世贞《曲藻》:“造语。谓可作者:乐府语、经史语……不可作者:俗语、蛮语、嗑语、市语、方语。”
      ▶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

  • 梵译

    读音:fàn yì

    繁体字:梵譯

    意思:(梵译,梵译)
    梵文佛经的翻译。
      ▶宋·叶适《送冯传之》诗:“兹复罢着书,梵译专讨论。穨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造句:

  • 通方

    读音:tōng fāng

    繁体字:通方

    意思:
     1.通晓道术。
      ▶《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注:“方,道也。”
     
     2.指通晓为政之道。
      ▶

  • 语林

    读音:yǔ lín

    繁体字:語林

    意思:(语林,语林)
    东晋·裴启有古小说集《语林》(原书已佚),后遂用作笔记小说的代称。
      ▶明·钟惺《谭友夏》:“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种,以施之书牍题跋,语林说部,当是本色。”

  • 霜点

    读音:shuāng diǎn

    繁体字:霜點

    意思:(霜点,霜点)
    斑白色。
      ▶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鬓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宋·陆游《晚春园中作》诗:“可堪霜点鬓鬚后,更值绿暗园林时

  • 衲衣

    读音:nà yī

    繁体字:衲衣

    意思:
     1.僧衣。
      ▶《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着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