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虫》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意思:还怕愁人暂时得睡,声声移近躺在床前。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闻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虫鸣的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受。 首句“暗虫唧唧夜绵绵”中,诗人以“暗虫”形容秋夜的虫鸣,“唧唧”象声词的使用,生动描绘了虫鸣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夜绵绵”则传达出秋夜的宁静和漫长。 次句“况是秋阴欲雨天”中,“况是”二字引出了诗人对天气的描绘,秋天的阴郁加上即将下雨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整体气氛。 末两句“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尤为感人,诗人以虫鸣的声音移动,仿佛靠近床前,形容虫鸣之声越来越清晰,让人无法入睡。这里的“犹恐愁人暂得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法释怀的愁绪,而“声声移近卧床前”则将诗人的焦虑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的虫鸣为切入点,细腻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而又矛盾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卧床

    读音:wò chuáng

    繁体字:卧床

    意思:(卧床,卧床)

     1.唐·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诗:“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
      ▶唐·白居易《燕子楼》诗之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 愁人

    读音:chóu rén

    繁体字:愁人

    意思:
     1.令人发愁。
      ▶《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傅玄

  • 睡声

    读音:shuì shēng

    繁体字:睡聲

    意思:(睡声,睡声)
    鼾声。
      ▶宋·陈与义《夜步堤上》诗:“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

    解释:1.鼾声。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