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龙门八咏·远公龛》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

意思:松路向书房,花完归我。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龙门八咏·远公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诗,通过对松柏、花朵、云彩、落日、夜色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宁静。 首句“松路向精舍”,诗人开始描绘他回家的道路,这条路是长满松柏的道路,通向他的修行精舍。松柏常被视为坚贞、不屈的象征,这里也暗示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修行之路的漫长。 “花龛归老僧”则描绘了诗人回到寺庙,看到老僧在花朵围绕的小屋中修行的场景。花龛是对放置花盆的龛位的称呼,这里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 “闲云随锡杖”和“落日低金绳”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闲云随着诗人的锡杖飘动,落日则低垂到金绳之下。锡杖是僧人修行时使用的工具,这里也象征了诗人的僧人身份。而闲云和落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宁静。 接下来的“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两句,诗人描绘了夜晚归家的景象。在夜色中,千峰上只有一盏灯火,明亮而宁静。这盏灯火象征着家的温暖,也表达了诗人的归家之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松柏、花朵、云彩、落日、夜色等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
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精舍

    读音:jīng shè

    繁体字:精捨

    英语:vihara

    意思:
     1.学舍;书斋。
      ▶《后汉书•党锢传•刘淑》:“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
      

  • 路向

    读音:lù xiàng

    繁体字:路曏

    意思: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

  • 老僧

    读音:lǎo sēng

    繁体字:老僧

    意思:
     1.年老的和尚。
      ▶唐·韩愈《与孟简尚书书》:“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
      ▶宋·陆游《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复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