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意思:五夏登坛内殿师,水是心地玉为仪。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的意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首联“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描绘了诗中人的形象,他在夏季的炎热中登上坛内的大殿,他的内心如同水一般清澈,他的行为举止如同玉石一般高雅。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形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雅的行为方式。 颔联“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这里明确表达了诗中人只愿意传颂佛祖的金粟偈,不需要钱唐太守的诗歌。这表达了他对宗教的虔诚和对世俗诗歌的不屑。 颈联“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中人对于人生困境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在经历了苦海之后,应该有一条出路;在离开灵山之后,也应该有一个归期。这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诗中人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承诺,他希望在来世不要忘记今天的相聚,在虚白亭中享受法乐的时刻。这表达了他对友谊和共享美好时光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人生哲理,它通过描绘诗中人的形象和态度,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对人生的理解、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深刻,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登坛

    读音:dēng tán

    繁体字:登壇

    意思:(登坛,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张景明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五夏

    读音:wǔ xià

    繁体字:五夏

    意思:古代郊庙乐曲《昭夏》《皇夏》《诚夏》《需夏》《肆夏》的合称。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调,宾祭用之。

  • 内殿

    读音:nèi diàn

    繁体字:內殿

    意思:(内殿,内殿)
    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因在皇宫内进,故称。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四年二月﹞己亥,南宫内殿罘罳自坏。”
      ▶唐·韦渠牟《览外生卢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