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晨坐寓兴》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意思:悠悠世上的人,这个道理很难评定方法。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晨坐寓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是一首优美的禅意诗篇,它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时刻,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和自然之美的深深欣赏。 首联“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描绘了清晨时分,作者独自坐在虚斋中,周围的世界一片寂静,没有喧嚣。这一场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清净、平和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颔联“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虚斋中的内心状态,他沉浸在内心的平静之中,仿佛与世界融为一体,感受到了万物的变化之源。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的超脱和洞察力。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表达了对得失的淡然态度,对清净教益的崇尚,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以及对世人的劝诫。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时刻和作者内心的平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最后一句“此理法难论”更是点明了主题,即这个世界的真理和法则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和理解。这也正是禅宗所强调的“悟”的境界,需要通过个人的修行和领悟才能达到。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禅意诗篇,它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时刻和作者内心的平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它引人深思,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悠悠

    读音:yōu yōu

    繁体字:悠悠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冉冉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缓 迟滞

    英语:leisurely

    意思:

  • 世上

    读音:shì shàng

    繁体字:世上

    短语:天下 世界 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on earth

  • 理法

    读音:lǐ fǎ

    繁体字:理法

    英语:logos

    意思:
     1.义理和章法。
      ▶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但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