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
意思:羡慕你全家走,飘飘然无所羁绊。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饶的乡村景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楚江、楚山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和人们的生活。
诗的开篇“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参差。”描绘了楚地的自然景色,江水曲折蜿蜒,山峰错落有致,绿意盎然。诗人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引人入胜。
接着,“王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描绘了当地的物产丰富,稻谷丰满,鱼肉肥美,展现了富饶的乡村生活。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这种飘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彰显了诗人的个性和追求。
“伐笔营茅茨,种橘为藩篱。”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简单而宁静,充满了乡村的气息。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荒陂无四垣,但以荷塘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没有繁琐的围墙,只有荷塘环绕。这种开放而自然的生活环境,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官虽朝大夫,身世已相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淡漠和超脱,虽然他身居高位,但心中已经忘却了身外的一切。
“野老坐争席,林叟谈忘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和谐和宁静,老人们争着坐在一起聊天,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这种简单而淳朴的生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犹嫌沮溺徒,名字为人知。”诗人以沮溺徒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名声的淡漠,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描绘乡村生活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的无尽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