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冬道中》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意思:秀丽的景色更浓只有竹子和柏树,我根先动是野草。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初冬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豪情壮志。 首联“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描绘了秋天雨后溪水清澈,蛟龙无处藏身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清新和肃杀之气。颔联“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则进一步描述了秋天的气候特征,天气渐冷,霜降将至,太阳照耀在西山上,显得格外红艳。 颈联“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中,诗人通过描绘竹柏和蓬蒿,表现了秋天的植物景象,竹柏更加青翠浓密,而蓬蒿则开始凋零。尾联“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豪情壮志,诗人抚摸青萍剑,感叹时光荏苒,同时展现了自己豪迈的气概。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豪情壮志。诗歌意象生动,语言流畅,是一首很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竹柏

    读音:zhú bǎi

    繁体字:竹柏

    意思:
     1.谓竹与柏。
      ▶《后汉书•桓帝纪》:“﹝延熹九年﹞冬十二月,洛城傍竹柏枯伤。”
     
     2.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晋·孙绰《司空庾冰

  • 蓬蒿

    读音:péng hāo

    繁体字:蓬蒿

    英语: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意思: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

  • 秀色

    读音:xiù sè

    繁体字:秀色

    意思:
     1.秀美的容色。
      ▶汉·张衡《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晋·傅玄《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唐·李白《古风》之二六:“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