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雨叹》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意思:禾黍穗头产生了黑,农民田妇女没有消息。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秋雨叹》

全文赏析

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诗》:“上天同云。”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蔡琰诗:“迎问其消息。”⑦《诗》:“抱衾与裯。”裯,单被也。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头生

    读音:tóu shēng

    繁体字:頭生

    意思:(头生,头生)

     1.头胎,第一次生育的小孩。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也从不曾见有七十岁的养头生。”
      ▶许钦文《鼻涕阿二》一:“第一个是女

  • 农夫

    读音:nóng fū

    繁体字:農夫

    短语:村夫 农家 庄稼汉 村民 农

    英语:farmer

    意思:(农夫,农夫)

     1.指务农的人。
      ▶《诗

  • 消息

    读音:xiāo xī

    繁体字:消息

    短语:信息 信 音

    英语:news

    意思:
     1.消长,增减;盛衰。
      ▶《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

  • 黍穗

    读音:shǔ suì

    繁体字:黍穗

    意思:亦作“黍穟”。
     黍的穗子。
      ▶唐·贾岛《酬姚合》诗:“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
      ▶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 夫田

    读音:fū tián

    繁体字:夫田

    意思:
     1.古代有计口受田制度。一夫所受之田,谓之夫田。
      ▶《后汉书•仲长统传》:“限夫田以断并兼,定五刑以救死亡。”
     
     2.指计口受田制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