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渡汝水向太和山》 诚知秋水浅,但怯无人踪。

诚知秋水浅,但怯无人踪。

意思:我知道秋天水浅,只是害怕没有人的踪迹。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渡汝水向太和山》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峰。诚知秋水浅,但怯无人踪》,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登山过程的诗。 首句“落日事搴陟”,直接点明诗人正在进行登山活动,落日时分开始攀登。“事”字说明这只是此次活动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活动在等待他去做。而“搴陟”这两个字,也直接描绘了诗人正在艰难的攀登山中。 “西南投一峰”,表明诗人正在向西南方向攀登,他投身进入了一座山峰。这里的“一峰”可能指的是这座山中的一座高峰,也可能指的是整个山脉中的一座。这进一步描绘了山的高大和陡峭,也暗示了登山的困难。 “诚知秋水浅”,第二句诗人表达了对山中环境的了解,他知道在秋天水位会下降,水浅了。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艰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熟悉和自信。 “但怯无人踪”,然而,诗人也表达出一种担忧和恐惧。他害怕在山中没有人烟的地方迷路,这表现出他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它不仅描绘了山的高大陡峭,也表达了诗人的恐惧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环境的熟悉和自信。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峰。
诚知秋水浅,但怯无人踪。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人踪

    读音:rén zōng

    繁体字:人蹤

    意思:(人踪,人踪)
    人的踪迹。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
      ▶唐·崔琪《击柝赋》:“严城暮兮绝人踪,君门深兮开九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