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意思:就觉得恍如回到故乡,不知道那里是长安。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是一首描绘京城繁华景象,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 首联“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诗人以帝都的宽广为引子,描绘出帝都的繁华景象。然而,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即使是深远的皇家园林也难以容纳所有的居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帝都拥挤不堪的感慨。 颔联“蔚然绿树去天近,上有子规啼月残”,诗人通过描绘蔚然茂密的绿树和月下子规的啼声,进一步展现了帝都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也暗示了帝都环境的拥挤和喧嚣,使得人们难以静心生活。 颈联“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诗人开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帝都,但诗人却感觉仿佛回到了故乡。然而,这种感受并不真实,因为帝都是他现在的所在地,而不是他的故乡。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野蔷薇发桐花落,孤负南溪老钓竿”,诗人描绘了帝都春末夏初的景象,野蔷薇盛开,桐花飘落。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满足,反而让他感到空虚和失落。他开始怀念在故乡溪边垂钓的日子,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帝都的繁华景象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
蔚然绿树去天近,上有子规啼月残。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野蔷薇发桐花落,孤负南溪老钓竿。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恍如

    读音:huǎng rú

    繁体字:恍如

    意思:好似;仿佛。
      ▶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高崖落绛叶,恍如人世秋。”
      ▶《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时蘧公孙恍如身游阆苑、蓬莱、巫山、洛浦。”
      ▶茅盾《公式

  • 故里

    读音:gù lǐ

    繁体字:故裏

    短语:故土 诞生地 出生地 里 邻里 本土 乡

    英语:native place

    意思:故乡;家乡。
      ▶南朝·梁·江淹《别赋

  • 知闻

    读音:zhī wén

    繁体字:知聞

    意思:(知闻,知闻)

     1.知悉;知道。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各具宣布,咸使知闻。”
      ▶唐·姚合《送宋慎言》诗:“童稚便知闻,如今只有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