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意思:进行了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灵魂谁招。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和离别的诗,通过对阴山雪、碧眼马、厚礼殊俗、专辞本朝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离别的哀伤。 首句“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描绘了汉庭遣送阏氏回幕的场景,二月阴山仍然积雪未消,暗示着战争的严寒和艰苦。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一句,诗人用哀伤的笔调描绘了离别的悲痛和碧眼马的魂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生命的尊重。 “已将厚礼施殊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双方付出巨大代价的深深同情。“更录专辞入本朝”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忠诚的赞赏。 最后,“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两句,诗人用名马赠归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名马的怜惜和不舍。北风嘶处,马儿嘶鸣萧萧,更增添了离别的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忠诚的赞赏。诗中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已将厚礼施殊俗,更录专辞入本朝。
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碧眼

    读音:bì yǎn

    繁体字:碧眼

    意思:
     1.绿色的眼睛。
      ▶唐·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诗:“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 黄沙

    读音:huáng shā

    繁体字:黃沙

    意思:(黄沙,黄沙)

     1.沙土。
      ▶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
      ▶明·归有光《初发白河》诗之二:“胡风刮地起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见哀

    引用解释

    受到爱怜。哀,通“ 爱 ”。《管子·形势》:“亲与之友,几於不亲;见哀之役,几於不结。”《汉书·游侠传·萭章》:“吾以布衣见哀於 石君 , 石君 家破,不能有以安也。”

    读音:jiàn ā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