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意思:马走碎石中,四只蹄子都流血。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是一首描绘边塞旅途生活的诗,通过对驿骑疾行、边塞风物、将士生活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与同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驿骑的描写,展现了边塞旅途的艰辛。驿骑如星流,形象地描绘了驿使疾行的场景,表现了边塞将士们长途跋涉、不畏艰辛的精神。 其次,诗人通过对边塞风物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这些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风土人情,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 再次,诗人通过对将士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忠诚与豪情。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表现了将士们忠诚于国家、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 然而,诗人也表现了将士们的艰辛与无奈。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流血,这些描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艰辛与痛苦。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更是表达了将士们为了国家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的无奈与决心。 最后,诗人通过对月、溪流、松风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寂静而悲凉的气氛。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这些描写为整个诗篇增添了一种悲凉而凄美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边塞旅途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英勇与无奈,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碎石

    读音:suì shí

    繁体字:碎石

    英语:gravel

    详细释义:细碎的石头。如:『这条羊肠小道遍满了碎石,真是难走极了。』

    造句:

  • 血流

    读音:xuè liú

    繁体字:血流

    造句:

  • 马走

    引用解释

    1.马夫;马卒。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者祀》:“縉绅、大僚、牛童、马走、妇人、稚子无不亲事 真君 ,燠其寒,飫其嗛。”

    2.谦辞。“ 牛马走 ”的省称。 清 曾国藩 《五箴·有恒箴》:“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