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

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

意思:第五阿房宫关答应事情,樊川自己最终有诗名。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是一首描绘了一位老书生在科举道路上坎坷经历的诗篇。通过对这位老书生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老书生的形象,他曾有过一鸣惊人的辉煌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晚年的生活却变得坎坷曲折,屡次失败。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位老书生的深深同情。 颔联“旧试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描绘了老书生的学习与创作状态。他对于过去的试卷已经忘记涂注乙,说明他对过去的成绩已经淡忘,而新写的文章也只是随便草草的写下,没有经过仔细的推敲。这一联表达了老书生对于科举的执着,同时也揭示了科举制度下许多读书人的困境。 颈联“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劳识李程”,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科举制度的不公和腐败。这里的“柄臣”指的是权臣崔胤,他曾逢迎时势,掌握大权,而“座主”则是古代科举考试中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称谓。这一联表达了老书生对于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愤慨。 尾联“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诗人以樊川这个地名作为结尾,暗示了老书生即使在困境中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最终会有自己的诗名,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老书生的鼓励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书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知识分子的同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事件,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同时,诗人也通过老书生最终会有自己的诗名这一结局,表达了对知识分子才华的肯定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
旧试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
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劳识李程。
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

关键词解释

  • 樊川

    读音:fán chuān

    繁体字:樊川

    意思:
     1.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
      ▶汉·樊哙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晋·潘岳《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阙,倬樊川以激池。”
     

  • 诗名

    读音:shī míng

    繁体字:詩名

    意思:(诗名,诗名)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冯贽《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杜甫子宗武,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曰:‘斧,父斤也

  • 第五

    读音:dì wǔ

    繁体字:第五

    意思:复姓。
      ▶东汉时有第五伦。见《后汉书》本传。

    解释:1.复姓。东汉时有第五伦。见《后汉书》本传。

    造句:

  • 阿房

    读音:ē páng

    繁体字:阿房

    意思:I
    指阿房宫。
       ▶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鉴章华之召灾,悟阿房之速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