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 旧试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 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劳识李程。 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  | 
| 这首诗《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是一首描绘了一位老书生在科举道路上坎坷经历的诗篇。通过对这位老书生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一鸣场屋老书生,晚节蹉跎百不成”,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老书生的形象,他曾有过一鸣惊人的辉煌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晚年的生活却变得坎坷曲折,屡次失败。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位老书生的深深同情。 颔联“旧试卷忘涂注乙,新吟藁漫草真行”,描绘了老书生的学习与创作状态。他对于过去的试卷已经忘记涂注乙,说明他对过去的成绩已经淡忘,而新写的文章也只是随便草草的写下,没有经过仔细的推敲。这一联表达了老书生对于科举的执着,同时也揭示了科举制度下许多读书人的困境。 颈联“柄臣全似逢崔胤,座主徒劳识李程”,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科举制度的不公和腐败。这里的“柄臣”指的是权臣崔胤,他曾逢迎时势,掌握大权,而“座主”则是古代科举考试中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称谓。这一联表达了老书生对于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愤慨。 尾联“第五阿房关许事,樊川终自有诗名”,诗人以樊川这个地名作为结尾,暗示了老书生即使在困境中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最终会有自己的诗名,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老书生的鼓励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书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知识分子的同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事件,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同时,诗人也通过老书生最终会有自己的诗名这一结局,表达了对知识分子才华的肯定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