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意思:建筑场可怜穴蚁,拾谷穗许村童。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归田的决心。 首联“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诗人表达了自己决定再次回到田园生活,尽管还有收割稻谷的工作尚未完成。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无奈和惋惜。 颔联“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描绘了诗人对乡村儿童和蚂蚁的关心。他怜悯筑巢的蚂蚁,允许孩子们去拾取稻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的尊重。 颈联“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诗人描绘了收割后的稻田景象,杵落下的光芒,稻芒去除后的红粒。这里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乡村的丰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成果的喜悦。 尾联“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诗人以加餐食来安慰自己,表示归田后可以依靠丰收的仓庾来安慰自己像飘蓬一样漂泊不定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归田生活的决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归田的决心。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田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
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筑场

    读音:zhù chǎng

    繁体字:築場

    意思:(筑场,筑场)
    筑造场地。
      ▶《诗•豳•七月》:“九月筑场圃。”
      ▶郑玄笺:“筑坚以为场。”
      ▶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筑场

  • 村童

    读音:cūn tóng

    繁体字:村童

    意思:
     1.乡村儿童。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王维《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