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传言玉女·稽古堂前》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意思:古堂前,恰好出现四次端午节又来到江上,听响膏急鼓。

出自作者[宋]郭应祥的《传言玉女·稽古堂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稽古堂前》是一首描绘端午时节,江上鸣鼍急鼓声中,轻舟摇曳,倦客回家,儿女欢笑,百怀付酒的端午场景的诗。 首句“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描绘了诗人在稽古堂前,看到又是端午节,江上鼓声隆隆,棹歌响起,生动描绘出端午的热闹场景。 “漠漠一川烟雨。轻舟摇扬,心掀舞,”进一步描绘了轻舟在烟雨中摇曳,人心也为之舞动,将画面从热闹的江面带到了静谧的雨中,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归期渐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期的临近感到疲倦但又充满期待的心情。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百怀且付,尊前蒲黍,”最后几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于能和家人团聚的期待,以及对于传统端午节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端午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家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和怀念。整首诗的画面感强,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
轻舟摇扬,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
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
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关键词解释

  • 端午

    读音:duān wǔ

    繁体字:端午

    英语: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5th day or the 5th lunar month)

    意思:
     1.农历五月初五日。

  • 稽古

    读音:jī gǔ

    繁体字:稽古

    意思:考察古事。
      ▶《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曰放勋。”
      ▶《汉书•武帝纪赞》:“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
      ▶

  • 堂前

    读音:táng qián

    繁体字:堂前

    意思:
     1.正房前面。
      ▶汉·无名氏《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杜甫

  • 四番

    读音:sì fān

    繁体字:四番

    意思:
     1.四方边境的藩国。
      ▶《宋书•乐志二》:“訏谟定命,辰告四蕃。”
      ▶《隋书•礼仪志六》:“东西南北四藩诸国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银,并方寸,龟钮。”

  • 江上

    读音:jiāng shàng

    繁体字:江上

    意思:
     1.江岸上。
      ▶《吕氏春秋•异宝》:“﹝伍员﹞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