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蔷薇花》 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

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

意思:深处最宜香惹蝶,摘下同时担心火焰烧春。

出自作者[唐]李冶的《蔷薇花》

全文创作背景

李冶的《蔷薇花》创作背景与她早年的经历有关。相传李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展现出过人的才情。在她六岁那年,父亲抱着她在家中花园的蔷薇架下赏花,并要求她以蔷薇为主题作诗。李冶即兴赋诗,其中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引起父亲的注意。父亲认为这句诗暗示了李冶未来可能会成为失行的妇女,因此对她心生嫌隙。后来,李冶被送入道观,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首诗也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蔷薇花》寄托了李冶对命运的不满和挣扎,同时也展现出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
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
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作者介绍 李冶简介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关键词解释

  • 深处

    读音:shēn chù

    繁体字:深處

    造句:

  • 烧春

    读音:shāo chūn

    繁体字:燒春

    意思:(烧春,烧春)

     1.酒名。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酒则有郢州之富水……剑南之烧春。”
     
     2.形容春意浓重。
      ▶唐·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