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露坐》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意思:齐民一饱勤奋如许,因食官仓每惊惧!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露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日常生活场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农民的同情。 首句“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中,“岸帻”是一种头巾,“筇杖”是手杖,诗人用这两个物品来形容自己坐在窗前,却仍然心绪不宁,于是拿起手杖出门散步。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秋天的庭院景色。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是描绘秋天的景色,清凉的秋天即将来临,露水沾湿了草地,明亮的月光还未出现,但星星已经布满天空。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这两句描绘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过河的船只为了明早的市场而争先恐后,踩车的人因为夜间的劳动而无法像往常一样彻夜睡眠。这些场景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的勤劳。 最后两句“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农民为了生存而辛勤劳动,却仍然难以吃饱,而像诗人这样的“齐民”,却常常坐享其成,感到不安。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农民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语言简练而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解释

  • 官仓

    读音:guān cāng

    繁体字:官倉

    意思:(官仓,官仓)

     1.官府的仓廪。
      ▶《隋书•食货志》:“﹝魏·天平元年﹞于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
      ▶唐·曹邺《官仓鼠》诗:“官仓

  • 齐民

    引用解释

    1.犹平民。《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赵翼 《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

    2.谓治理人民。《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

  • 如许

    读音:rú xǔ

    繁体字:如許

    英语:so; like this

    意思:(如许,如许)

     1.像这样。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

  • 食官

    读音:sì guān

    繁体字:食官

    意思:I

     1.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
       ▶《国语•晋语四》:“工商食官。”
       ▶韦昭注:“食官,官禀之。”
      
     2.谓侵害官府,贪污

  • 惕然

    读音:tì rán

    繁体字:惕然

    意思:
     1.惶恐貌。
      ▶《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
      ▶汉·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