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旅夕(一作食)》 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花。

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花。

意思:不能在没有人看见,当时又寒灯落在一朵花。

出自作者[唐]高蟾的《旅夕(一作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散古陂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是一首描绘秋夜荒凉景象的诗,通过描绘雁鸦等动物在秋夜中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情。 首句“风散古陂惊宿雁”,描绘了秋风在古陂上空散播,惊醒了栖息的大雁。宿雁被风声所惊,飞向远方,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宿雁被风声惊醒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寂静。 第二句“月临荒戍起啼鸦”,则描绘了月亮在荒凉的边塞之地升起,伴随着鸦鸣之声。荒戍代表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而月夜中的鸦鸣更增添了秋夜的凄清之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情。第三句“不堪吟断无人见”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境况,诗人试图通过吟诗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但因为无人看见,无人理解,这种苦闷只能自己承受。 最后一句“时复寒灯落一花”,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寒夜中吟诗,偶尔看到一枝花在灯光下摇曳,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这句诗通过描绘寒夜中的一枝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荒凉景象和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寥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句中的细节描绘也展现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散古陂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
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花。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孙光宪谓其“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北梦琐言》卷七)。辛文房则谓其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唐才子传》卷九)。

关键词解释

  • 时复

    读音:shí fù

    繁体字:時復

    意思:(时复,时复)
    犹时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复託怀玄胜,远咏老·庄。”
      ▶唐·杜甫《溪上》诗:“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 不堪

    读音:bù kān

    繁体字:不堪

    短语:禁不起

    英语:utterly

    意思:
     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
      ▶《国语•周语上》:“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

  • 吟断

    读音:yín duàn

    繁体字:吟斷

    意思:(吟断,吟断)
    吟煞;吟尽。断,尽、住。
      ▶唐·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诗:“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臺。”
      ▶唐·高蟾《旅夕》诗:“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一花

    引用解释

    1.开花一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 。”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