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左冯寺楼闲望》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意思:眼睛断平皋人不见,傍晚天无际水悠悠。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左冯寺楼闲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感受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描绘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他正在思考关于“至道年中事”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他对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他独自一人,倚靠在左冯城外楼的栏杆上,这暗示了他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左冯城”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环境或心境。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视野,他望向广阔的原野,但并没有看到人。这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孤独感,他可能感到自己被世界所遗忘,或者他正在寻找某种东西,但未能找到。接着,他看到暮色中的天空和水面,水面无边无际,仿佛象征着他的思绪和情感的无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通过描绘孤独、寂寞、思考和期待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通过平仄和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这首诗的优点在于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无际

    读音:wú jì

    繁体字:無際

    短语:无垠 无边

    英语:boundless; limitless

    意思:(无际,无际)

     1.犹无边;无涯。
      ▶《

  • 悠悠

    读音:yōu yōu

    繁体字:悠悠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冉冉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缓 迟滞

    英语:leisurely

    意思: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目断

    读音:mù duàn

    繁体字:目斷

    意思:(目断,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丘为《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宋·晏殊《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 平皋

    读音:píng gāo

    繁体字:平皋

    意思:水边平展之地。
      ▶南朝·梁·江淹《自序》:“青春爰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
      ▶明·陈子龙《九日昆山道中》诗:“平皋霁杪秋,行迈臻令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