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伤华发》 旧国迢迢远,清秋种种新。

旧国迢迢远,清秋种种新。

意思:原国迢迢远,清爽秋季种新。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伤华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故乡和青春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首联“旧国迢迢远,清秋种种新”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来到新的环境中的感受。这里的“旧国”可以理解为诗人过去的故乡,而“迢迢”则表达了距离之远,暗示着诗人的远离。清秋种种新,则描绘了新的季节、新的环境给诗人带来的新鲜感。这一联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转换,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颔联“已衰曾轸虑,初见忽沾巾”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已经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洗礼,感到自己已经衰老了,而再次见到故乡,不禁泪湿巾帕。这一联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情感变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 颈联“日薄梳兼懒,根危镊恐频。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变化。诗人感到日薄西山,连梳头的力气都没有了,皮肤松弛,用镊子夹紧也感到困难。在照镜子的过程中,诗人发现自己的容颜已经衰老,只能期待着别人来认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故乡和青春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描绘,展现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国迢迢远,清秋种种新。
已衰曾轸虑,初见忽沾巾。
日薄梳兼懒,根危镊恐频。
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旧国

    读音:jiù guó

    繁体字:舊國

    英语:former capital; old capital

    意思:(旧国,旧国)

     1.故乡。
      ▶《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 迢迢

    读音:tiáo tiáo

    繁体字:迢迢

    短语:不远千里 遥 遥遥 十万八千里 万水千山 天各一方 千里迢迢 遐 天涯海角 天南海北

    英语:far away

    意思: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秋种

    读音:qiū zhǒng

    繁体字:秋種

    意思:(秋种,秋种)
    I

     1.秋播的种子。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
      
     2.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