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高平县东私路》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意思:今天晚上山上秋,永远感谢没有人的地方。

出自作者[唐]李贺的《高平县东私路》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槲叶的香气,以及木花在寒雨中凋零的情景。这些细节描绘了秋天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山上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远离人世喧嚣的向往。这里的“石谿远荒涩”和“棠实悬辛苦”等词句,描绘了山中的荒凉和艰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前文中的凄凉和孤寂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古人的寻幽之举,并邀请读者与他一同探寻这条“私路”。这个邀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探索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次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谿远荒涩,棠实悬辛苦。
古者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作者介绍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关键词解释

  • 今夕

    读音:jīn xī

    繁体字:今夕

    英语:this evening; tonight

    意思:今晚;当晚。
      ▶晋·左思《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纍月。”
      ▶唐·韩愈《玩月喜张十八员外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