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草堂三绝句》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意思:身体出草堂心不出来,庐山不要勒《移文》。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别草堂三绝句》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所作,通过对山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第一首诗中,诗人正听着山鸟向阳眠的歌声,被君恩所感,决定暂时起身,但并不打算在炉峰这个地方长住。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褐被中作为居士的久眠生活,然后忽然挂上了绯袍,成为使君,但身出草堂心仍在山中,不需要勒令《移文》搬走。这些描述都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第二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的三间茅舍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山色和泉声都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虽然三年官满,但诗人却并不打算离开,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通过对山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
为感君恩须暂起,炉峰不拟住多年。
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
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庐山

    读音:lú shān

    繁体字:廬山

    英语:Lushan

    意思:(庐山,庐山)
    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

  • 草堂

    读音:cǎo táng

    繁体字:草堂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

  • 移文

    读音:yí wén

    繁体字:移文

    意思: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着年号。”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