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意思:不久被不想回,坐在夕阳偏。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寒时节景色的诗,营造出生动、清幽的意境。整体而言,诗的风格显得淡雅、宁静,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这两句诗让人感受到初寒时节的气息,泉水喷涌而出,带有一种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喷玉泉”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涌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折水流谷口,飞溜落云边。”这两句描绘了水流的曲折和飞瀑的壮观,用了“折水”、“飞溜”等生动的词语,使得水流的形象跃然纸上。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这两句则从声音的角度描绘了森林的喧嚣和樵夫的歌声,用了“雀噪”、“樵歌”等声音元素,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沉醉和享受,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诗人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和生动的词语,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韵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
折水流谷口,飞溜落云边。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夕阳

    读音:xī yáng

    繁体字:夕陽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英语:the setting sun

    意思:

  • 寻幽

    读音:xún yōu

    繁体字:尋幽

    英语:to try to find a secluded place of natural beauty

    意思:(寻幽,寻幽)

     1.寻求幽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