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都》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意思:汉代宫殿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怎么办!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出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描绘了历史的场景,汉宫的故事和蔡伯喈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英雄们的故事已经过去,他们又能如何呢?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人生就像一场梦,英雄们最终也要面对现实的无奈。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宫殿的辉煌和现实的残酷,金爵象征着宫殿的辉煌,而铜驼荆棘则象征着现实的艰难。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现实的无奈。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虚无和无常。秋风客和春梦婆都是寓言,前者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无助,后者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虚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人生就是一场梦,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会消逝。 最后,“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诗人通过回首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落寞,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芦沟桥和凤城都是历史地标,诗人通过这两个地标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汉宫

    读音:hàn gōng

    繁体字:漢宮

    意思:(汉宫,汉宫)
    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陈后主《昭君怨》诗:“图形汉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秦树,干坤

  • 奈何

    读音:nài hé

    繁体字:奈何

    短语:

    英语:how

    意思:
     1.怎么,为何。
      ▶《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

  • 英雄

    解释

    英雄 yīngxióng

    [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伯鸾

    读音:bó luán

    繁体字:伯鸞

    意思:(伯鸾,伯鸾)

     1.汉·梁鸿的字。
      ▶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