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分明搅夜阑,山翁和月倚栏干。
意思:箫鼓分明搅拌夜深,山公公和月亮倚栏。
出自作者[宋]钱时的《灯夕有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箫鼓分明搅夜阑,山翁和月倚栏干。
儿童争噪梅花烛,不解将花仔细看。》是一首描绘夜晚赏梅场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欣赏。
首句“箫鼓分明搅夜阑,山翁和月倚栏干。”描绘了夜晚的热闹场景。箫鼓声在深夜中清晰可闻,打破了夜晚的静谧。山翁在月光下倚着栏杆,与月亮一同欣赏梅花。这里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夜晚赏梅的场景。
“儿童争噪梅花烛,不解将花仔细看。”这两句则描绘了儿童们围绕梅花烛争相吵闹的场景,他们并不懂得仔细欣赏梅花。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欣赏,以及对儿童纯真无邪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展现了夜晚赏梅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欣赏。同时,也通过对儿童的描绘,表达了对儿童纯真无邪的赞美。整首诗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篇。
相关句子
- 潦倒山翁。-- 出自《行香子·四序无穷》作者:[元]明本
- 潦倒山翁。-- 出自《行香子·四序无穷》作者:[元]明本
- 山翁醉也。-- 出自《清平乐·山翁醉也》作者:[元]刘因
- 好笑山翁年纪。-- 出自《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作者:[宋]朱敦儒
- 唤作山翁。-- 出自《一翦梅 袁州解印》作者:[宋]刘克庄
- 山翁瘦。-- 出自《渔家傲·每日困慵当午昼》作者:[宋]吴潜
- 香销夜阑。-- 出自《醉思凡/醉太平》作者:[宋]孙惟信
- 夜阑听雨宿。-- 出自《谒金门·西风竹》作者:[宋]陈东甫
- 夜阑人醉。-- 出自《减字木兰花·江南春水》作者:[宋]朱敦儒
- 夜阑人静。-- 出自《品令·夜阑人静》作者:[宋]周邦彦
- 夜阑还独语。-- 出自《谒金门·今夜雨》作者:[宋]苏轼
- 青灯语夜阑。-- 出自《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作者:[元]元好问
- 记夜阑沈醉。-- 出自《还京乐·岁华惯》作者:[宋]方千里
- 夜阑更秉烛。-- 出自《谒金门·清汉曲》作者:[宋]袁去华
- 花和月。--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毛滂
- 玉人和月摘梅花。--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贺铸
- 一枝和月香。-- 出自《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作者:[宋]朱淑真
- 手弄梅花,和月-- 出自《虞美人 闻邑云台烟火花灯,老倦不复往观 强》作者:[元]舒*
- 和月种,南阳菊。-- 出自《满江红·家住苕西》作者:[宋]葛郯
-
和月倚,南坡石。-- 出自《满江红·过了烧灯》作者:[宋]刘仙伦
- 一枝和月香。-- 出自《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作者:[宋]苏轼
- 人生几度花和月?-- 出自《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2》作者:[明]唐寅
- 和月映帘栊。-- 出自《太常引·江梅开似蕊珠宫》作者:[宋]无名氏
- 汾阴箫鼓。-- 出自《青玉案 送温叔刚之解州军司幕官》作者:[元]王沂
- 箫鼓仍存。-- 出自《浪淘沙·雁塞说并门》作者:[宋]裴湘
- 箫鼓休。-- 出自《长相思·沙棠舟》作者:[宋]周邦彦
- 箫鼓沸。-- 出自《千秋岁·燕前莺底》作者:[宋]陈著
- 沸天箫鼓。-- 出自《点绛唇·千里欢谣》作者:[宋]史浩
- 雨晴箫鼓。-- 出自《清平乐 贺雨》作者:[元]刘因
-
停箫鼓。-- 出自《点绛唇·五马归来》作者:[宋]郭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