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入定观音赞》 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意思:佛子能这样看待,永远离开世间生死苦。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入定观音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诗,主要讲述了通过观照佛法,达到解脱生死、超越世间苦难的目的。 首先,诗中提到了世间种种声音和现象,人们通过耳朵听闻,而非目睹。这暗示了人们通常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往往只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理解世界,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真理。 接着,诗中提到了观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观照,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解脱。这里的观照是指通过冥想和禅修,使心灵达到一种平静和明晰的状态,从而能够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诗中强调了“无我”的观念,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空无所有的,没有固定的实体性。这进一步说明了人们通常对自我和世界的错误认识,即认为自己是有实体性的存在,而忽视了自我和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 最后,诗中提到了佛子应该如何观照世界。他们应该远离妄想和执着,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晰。如果失去了本心,就会陷入颠倒妄想,无法看到真实的佛法和大士妙色身。因此,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晰是解脱生死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禅宗的观念,即通过观照佛法,达到解脱生死、超越世间苦难的目的。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晰,远离妄想和执着,才能看到真实的佛法和世界的真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
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
於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
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
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
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
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
无眼耳鼻舌身意,互显之义亦寂灭。
亦无大士妙色身,亦无种种音声相。
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关键词解释

  • 佛子

    读音:fó zǐ

    繁体字:佛子

    意思:
     1.菩萨的通称。
      ▶《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

  • 作如是观

    引用解释

    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宋 苏轼 《答孔子君颂》:“物去空现,亦未尝生。应当正远,作如是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读音:zu

  • 离世

    读音:lí shì

    繁体字:離世

    意思:(离世,离世)

     1.超脱世俗。
      ▶《吕氏春秋•论人》:“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
     
     2.去世,死亡。
      ▶晋·陶潜《祭从弟敬

  • 如是

    读音:rú shì

    繁体字:如是

    英语:so

    意思:
     1.像这样。
      ▶《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叶适《送林子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