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陈用之学士挽词》 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

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

意思: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代儒者不相上下。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陈用之学士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通过描述诗人回忆先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首句“礼经三百鬓毛班”,直接引用了《礼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敬仰和追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仍孜孜不倦地研读《礼经》,体现了他的勤奋和执着。 “追述先儒伯仲间”,诗人回忆起与先儒一起学习的时光,他们如同兄弟般亲密无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先儒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敬畏之心。 “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他希望有人能够重新整理先儒的遗稿,将它们收录到名山之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下去。同时,他也希望有人能够请尚书重新撰写遗稿,以保持先儒的思想和智慧的延续。 整首诗充满了对学问和知识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
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先儒

    读音:xiān rú

    繁体字:先儒

    意思: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 鬓毛

    读音:bìn máo

    繁体字:鬢毛

    英语:hair on the temple

    意思:(鬓毛,鬓毛)
    鬓髮。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追述

    读音:zhuī shù

    繁体字:追述

    英语:relate; recount

    意思:
     1.追随遵循。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宇,爱敬饬

  • 礼经

    读音:lǐ jīng

    繁体字:禮經

    英语:the Rites

    意思:(礼经,礼经)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