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意思:来问周公税,回输汉俸钱。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访问一位在江城附近耕作的农夫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场景,三苗古地,五谷满田,给人一种宁静而富饶的感觉。这里用“三苗”这个历史地名,可能是在暗示这个地方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同时,“满秋田”则描绘出秋天的丰收景象,给人一种满足和安定的感觉。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这两句诗揭示了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他们所承担的义务。周公的税,可能指的是周朝的税收政策,而“归输汉俸钱”则可能指的是农民将他们的税收上交给国家,作为对国家的贡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农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依赖关系。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城的寒冷和日落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而忧郁的感觉。“湓水暮连天”则描绘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寂寥,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深深的寂静之中。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最后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南楚凋残后,可能指的是南楚地区在战乱或灾害之后的情况,这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疲民赖尔怜,意为疲惫的百姓只能依赖你(周公)来怜悯和帮助他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丰收的场景,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周公

    读音:zhōu gōng

    繁体字:周公

    英语:Zhougong

    意思: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
      ▶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
      ▶武王崩,成王幼

  • 俸钱

    读音:fèng qián

    繁体字:俸錢

    意思:(俸钱,俸钱)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唐·元稹《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