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广州周判官》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意思:海郡雄蛮族部落,津岛长大越台。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送广州周判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海郡雄伟的景象和壮丽的越台,通过描绘城市、城墙、水道、树木和禽鸟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海郡的热爱和赞美。 首联“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海郡的壮丽景象。这里“落”字用得巧妙,既描绘了蛮夷之地的高峻,又展现了其气势磅礴之感。而“津亭”则点明地点,同时“壮越台”也暗示了诗人对越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颔联“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城池的壮美和河道的弯曲通达。城池的轮廓映照在水中,万家灯火照亮了河道,展现出海郡的繁荣和富庶。 颈联“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海郡的乡村景象。桄榔树在村落中茁壮成长,时令禽鸟翡翠则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尾联“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诗人表达了对海郡风土人情的留恋不舍,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早晚会离开此地,表达了对海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海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津亭

    读音:jīn tíng

    繁体字:津亭

    意思: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
      ▶唐·王勃《江亭夜月送别》诗之一:“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宋·刘克庄《长相思•饯别》词:“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
      ▶《镜花缘》

  • 越台

    引用解释

    1.指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登眺之所。故址在今 浙江 绍兴 种山 。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东海横 秦望 ,西陵遶 越臺 。” 王琦 注:“《述异记》: 勾践 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馆之。今 会稽山 有 越王臺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赖有 越臺 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 清 黄宗羲 《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