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寒轻夜月。
意思:花底寒轻夜月亮。
出自作者[宋]高观国的《兰陵王·凤箫咽》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凤箫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诗的开头:“凤箫咽。花底寒轻夜月。”这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通过“凤箫”这一意象,暗示了离别的氛围,而“花底寒轻夜月”则描绘了一个凄清的夜晚,为离别提供了背景。
接下来,“兰堂静,香雾翠深,曾与瑶姬恨轻别。”这几句诗描绘了离别的地点和时间,以及离别时的情感。通过“瑶姬”这一象征纯洁和美好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沉重情感。
“罗巾泪暗叠。情人歌声怨切。”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情感,通过“泪暗叠”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而“歌声怨切”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殷勤意,欲去又留,柳色和愁为重折。”这几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又有担忧,通过“柳色和愁为重折”这一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沉重情感。
“十年迥凄绝”以下,诗人开始回顾过去的情感经历,通过“十年”这一时间跨度,表达了长久的相思之情。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情感描绘,如“瑶簪”、“翠袖”、“水边花外”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正愁恨时节。南陌。阻金勒。”这几句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人通过“愁恨”这一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南陌”暗示了曾经的约会地点,“阻金勒”则暗示了无法相见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情感描绘,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诗人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深沉性。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 蟠桃花底。-- 出自《点绛唇·帘卷荷香》作者:[元]元好问
- 花底逢人。--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奴招手》作者:[宋]王之道
- 花底扬镳。-- 出自《忆旧游·又眉峰碧聚》作者:[宋]陈允平
- 有人花底眠。-- 出自《菩萨蛮·画桥拍拍春江绿》作者:[宋]程垓
- 花底醉相扶。-- 出自《菩萨蛮·杏花寒食佳期近》作者:[宋]曾觌
- 花底明人眼。-- 出自《清平乐·红莲照晚》作者:[宋]张纲
- 锦鸠花底鸣。--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作者:[宋]李演
- 晓寒轻。-- 出自《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作者:[宋]卢祖皋
- 人醉寒轻。-- 出自《浪淘沙·云叶弄轻阴》作者:[宋]吴琚
- 花重寒轻。-- 出自《风入松·曲尘风雨乱春晴》作者:[宋]赵闻礼
- 掩银屏,晓寒轻。-- 出自《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作者:[宋]卢祖皋
- 薄寒轻暖天。-- 出自《菩萨蛮·桃花相向东风笑》作者:[宋]赵崇嶓
- 丝雨酿寒轻。-- 出自《朝中措·养花天气近清明》作者:[宋]杜安世
- 罗袖怯、暮寒轻。-- 出自《木兰花慢·疏钟敲暝色》作者:[宋]周密
- 夜月如霜。-- 出自《齐雩祭歌 白帝 二》作者:[南北朝]谢朓
- 江天夜月。-- 出自《益寿美金花》作者:[元]侯善渊
- 鸣弦惭夜月。-- 出自《拟青青河畔草》作者:[南北朝]鲍令晖
- 明夜月当楼。-- 出自《昭君怨·人在醉乡居住》作者:[宋]刘光祖
- 夜月琉璃水。-- 出自《登北固楼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碧楼含夜月。-- 出自《中兴歌》作者:[南北朝]鲍照
- 凭楹翫夜月。-- 出自《绍古辞》作者:[南北朝]鲍照
- 夜月照心明。-- 出自《昭君辞应诏》作者:[南北朝]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