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势雷虚壑,松声浪半空。
意思:瀑布气势雷虚沟壑,松声浪半空中。
出自作者[宋]李昴英的《景泰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树合疑山尽,攀缘有路通》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首联“树合疑山尽,攀缘有路通”,诗人以山林中的树木密集,疑似山峰尽头,但实际上仍有攀登之路的景象,表现出山林的广袤和深邃。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山林探险的向往和决心。
颔联“远鸦追夕照,低雁压西风”,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山林景象。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中飞翔,大雁在秋风中低飞,这些细节描绘表现出山林的静谧和秋意。
颈联“瀑势雷虚壑,松声浪半空”,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瀑布的声势比作雷声,将松涛声比作海浪声,生动地表现出山林的壮美和神秘。
尾联“凭栏僧指似,涨雾是城中”,诗人凭栏远眺,僧人指向远方,告诉诗人雾气弥漫的地方是城中。这一细节描绘表现出山林与城市的对比,也表现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怀念。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