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绝涧漱冰碧,仙坛挹颢清。

绝涧漱冰碧,仙坛挹颢清。

意思:绝涧水冰绿色,仙坛挹颢清。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春天的山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欣赏。 首句“喜得赏心处,春山岂计程”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山景中找到了赏心悦目之处,而山峰的远近高低,已经不再重要。这里的“赏心”和“计程”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连溪芳草合,半岭白云晴”描绘了溪流和山岭的景象,溪流连绵,芳草萋萋,白云飘浮在半山腰,晴空万里。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绝涧漱冰碧,仙坛挹颢清”则描绘了山涧、仙坛的景象。山涧水流湍急,清澈透明;仙坛则象征着神仙境界,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这些景象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怀君在人境,不共此时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作者身处人世间,但仍然无法忘记自然美景所带来的喜悦和感动。这里的“此时情”指的是作者此刻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整首诗以春天的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感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喜得赏心处,春山岂计程。
连溪芳草合,半岭白云晴。
绝涧漱冰碧,仙坛挹颢清。
怀君在人境,不共此时情。
作者介绍 谢惠连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冰碧

    读音:bīng bì

    繁体字:冰碧

    意思:谓竹。竹经冬不凋,故称。
      ▶唐·元稹《寺院新竹》诗:“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唐·元稹《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

  • 仙坛

    读音:xiān tán

    繁体字:仙壇

    意思:(仙坛,仙坛)

     1.指仙人住处。
      ▶唐·元结《登九疑第二峰》诗:“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坛。”
      ▶唐·刘沧《经麻姑山》诗:“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

  • 绝涧

    读音:jué jiàn

    繁体字:絕澗

    意思:(绝涧,绝涧)
    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涧。
      ▶《孙子•行军》:“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南朝·梁·江淹《青苔赋》:“绝涧俯

  • 颢清

    引用解释

    即颢气。 清 龚自珍 《徐尚书代言集序》:“山川发鲜英,云物变顥清,在人为学士大夫。”参见“ 顥气 ”。

    读音:hào qī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