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刑部尚书致仕》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意思:迷路心回通过向佛,仕途了事是停车。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刑部尚书致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自己十五年来在洛阳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信仰追求、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感悟。 首联“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诗人首先回顾了自己在洛阳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看法。这里的“道”和“俗”代表了诗人对信仰和世俗的看法,而“缘”和“累”则代表了生活中的各种牵绊和压力。诗人通过对比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矛盾和困惑。 颔联“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诗人反思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表达了自己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仕途的感悟。这里的“佛”代表了信仰,而“宦途”则代表了仕途。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在迷途中找到了信仰的指引,也通过仕途的结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颈联“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诗人表达了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和满足。这里,“全家遁世”代表了家庭成员对世俗的脱离,表达了家庭成员对生活的淡泊和宁静;“半俸资身”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 尾联“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诗人通过最后一联,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名衔的看法。这里的“毗耶长者”是佛教中的一个角色,代表着智慧和慈悲;“白尚书”则是诗人的官衔,代表着地位和荣誉。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名衔的看法,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名衔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信仰追求、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感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感受,反思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表达了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仕途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和满足,以及对名衔的看法。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宦途

    读音:huàn tú

    繁体字:宦途

    英语:official career

    意思:做官的道路;官场。
      ▶《梁书•萧子范传》:“子范少与弟子显、子云才名略相比,而风采容止不逮,故宦途有优劣。”

  • 迷路

    读音:mí lù

    繁体字:迷路

    短语:迷失 迷航

    英语:got lost

    意思:
     1.迷失道路。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诏书徵萌,託以老耄,迷路

  • 悬车

    读音:xuán chē

    繁体字:懸車

    意思:(悬车,悬车)

     1.形容险阻。
      ▶唐·杜甫《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鰲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悬车束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