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奉答吉邻机宜》 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

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

意思:与你相见清班在,仁重来修筑旧基。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次韵奉答吉邻机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包拯的,对包拯在边疆战事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联“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敌人乘着秋天的机会屡次合围,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包拯却独自请求朝廷派出偏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包拯的敬佩之情,他能在紧张的局势中保持清醒,主动请缨,显示了他的胆略和智慧。 颔联“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则描绘了包拯在边疆的子弟们表现出色,如同庭中的芝兰一样秀美。同时,他也因为威名远扬,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名字。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包拯子弟的赞赏,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颈联“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进一步描述了包拯在边疆的功绩,他能够指挥千里之外的军队,而三衙的空席子也让人思考谁能胜任。这一联表达了对包拯的赞扬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应该如何任用人才。 尾联“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表达了作者对包拯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与包拯再次相见时,能够看到他为朝廷筑造新的基础。这一句充满了对包拯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包拯在边疆战事中的表现进行赞美和评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应该如何任用人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包拯的敬仰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
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
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
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公相

    读音:gōng xiāng

    繁体字:公相

    意思:
     1.指公卿、宰相一类的显官。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宋·梅尧臣《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诗

  • 相见

    读音:xiāng jiàn

    繁体字:相見

    英语:meet each other

    意思:(相见,相见)
    彼此会面。
      ▶《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

  • 清班

    读音:qīng bān

    繁体字:清班

    意思: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唐·白居易《初授拾遗献书》:“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未申微功,又擢清班。”
      ▶宋·陆游《贺皇太后笺》:“幸逢熙运,获缀清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