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路诸侯什么时候会盟的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 勃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据《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各州郡起兵后,驻扎在不同的地方: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 2.十八路诸侯的描述《三国演义》第5回写到:曹操逃离洛阳,到达陈留以后,立即发矫诏给各地,号召各路英雄共同讨伐篡夺朝廷大权、胡作非为的董卓。很快便有十八路诸侯分别起兵,会集到洛阳附近,“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真是声势浩大,威风凛凛。尽管这次讨伐虎头蛇尾,最后竟草草收场;但它却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是书中一批重要人物的一次集中“亮相”,其中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精彩情节,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这一情节单元是于史有据的,但其中又有许多虚构成分。 3.曹操离开十八路诸侯说的是哪句经典语录什么不与为谋《演义》有云: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闷。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并未出现“不与为谋”等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 《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4.三国十八路诸侯在哪里会盟三国十八路诸侯在河南酸枣县会盟。 酸枣,古代地名,郑延邑,亦曰酸枣,《传襄公三十年》“郑游吉奔晋,驷带追之,及于酸枣。”汉置酸枣县,北齐省,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县北十五里,隋复置,宋改曰延津,即今延津县治。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5.三国十八路诸侯会盟的时候赵云在什么地方三国十八路诸侯会盟的时候赵云在家乡常山郡,一年后投奔公孙瓒。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百姓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 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6.描写行路的诗句《宿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行路难 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野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饱见人间行路难,暂陪鵷鹭意先阑。 集仙院床三题石,神武门前两挂冠。 饥卧了无千里志,倦飞元怯九霄寒。 客来莫笑蓬窗陋,若比巢居已太宽。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身执略兮入西关,关山阻修兮行路难。 水头宿兮草头坐,在野只教心胆破。 更备雕鞍教走马,玉骨瘦来无一把。 几回抛鞚抱鞍桥,往往惊堕马蹄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