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诸侯割据的诗句

1.一句句豪迈的诗词,一首首经典的名篇

(1)年老的千里马卧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停止。

(2)“壮心”指统一全国;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3)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局面。他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予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通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魏、蜀、吴;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意思对即可)

2.形容枭雄的诗句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怀古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 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 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 欲寻不死药,皇朝二世亡。 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

3.藩镇割据 诸侯割据

诸侯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诸侯

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谓之锡命。周天子为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疆土范围、土地数量,以及所封给的属臣、奴隶、礼器和仪仗的数量。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藩镇割据: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朝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藩镇的作用。

总的来说,诸侯是分封诸王,一般是皇室成员;而藩镇则是拥兵自重的武将。相同点是都割据一方,它们最初目的都是防御边疆或拱卫京畿,但很可能成为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的隐患。

参考资料:/view/28495.htm

4.关于秦王灭六国的诗句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的意思是劝人要从小努力、刻苦学习,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不破费, 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 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 富者因书贵。

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也体现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