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洛阳新貌的诗句

1.求描写洛阳城市面貌的古代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2.描写“赞美洛阳”的古诗词有哪些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秋思》唐·张籍 1、原文:《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

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

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

“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

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2、《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

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

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

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

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

3.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洛阳八大景 一,龙门山色:龙门又叫伊阙,位于洛阳市南。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洛阳四野山水之 胜,龙门首焉”的赞叹,并于晚年居此号香山居士。今天这里除了有名闻遐迩的世界文 化遗产龙门石窟外,还有白园、香山寺等景点。

龙门,香山两山对峙,伊河中流,形势 雄浑而山水秀丽,仍为洛阳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

昔日寺内钟声悠扬, 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 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三,金谷春晴: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 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 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寻,位置考证在洛阳市东北(魏晋洛 阳城西)。

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四,洛浦秋风: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 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 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

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 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五,天津晓月:今天的洛阳桥东有一孔旧桥,桥上有一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国主席 杨森题字。

此桥既是隋唐之时天津桥之旧址,隋唐时期,洛河穿城而过,河上天津桥横 卧,有天汉之象,北对皇城端门,南通龙门,未东都南北往来通衢。唐诗人刘希夷有诗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花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中。”

现在新旧 洛阳二桥横跨洛水之上,夜晚华灯灿烂,月光如波,成为今日洛阳的又一新景。 六,铜驼暮雨: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 称铜驼巷。

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傍晚时分,暮色苍茫 ,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

七,平泉朝游:故址在洛阳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园林别墅 ,其间多藏海内珍奇,为唐代园林名胜,与石崇之金谷园并称豪华。如今,平泉别墅早 已荒弃无存,只有平泉寺遗址供人凭吊。

八,邙山晚眺:邙山位于洛阳市北,又称北山或北邙。唐时,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宫 ,登临南眺,洛阳全城、伊洛山川尽收眼底。

现在翠云峰上尚存上清宫为道教宫观,亦 为洛阳游览景点,上清宫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将增添洛阳的美丽。

4.赞美洛阳的诗词、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北朝·范云《别诗》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唐·曹邺《四望楼》(楼在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唐·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唐·李益《洛桥》 春 游 (宋)邵雍 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 金谷暖横宫殿碧,铜驼晴合绮罗光。

桥边杨柳细垂地,花外秋千半出墙。 白马蹄轻草如剪,烂游于此十年强。

5.描写洛阳的诗句多写几个 谢谢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唐·刘克庄《莺梭》(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5.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洛阳牡丹图》(洛阳这个地方很适宜种花,其中牡丹花尤为天下奇花。)

扩展资料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存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西周成周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六大都城遗址。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将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

2017年,洛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洛神居住于此。

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1960年在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

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参考资料:洛阳-百度百科。

6.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如下: 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

昔日寺内钟声悠扬,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

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称铜驼巷。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

傍晚时分,暮色苍茫,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7.描写洛阳的的四句古诗词

1、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7、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8、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9、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李白: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1、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2、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4、刘长卿: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5、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6、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8、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9、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20、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2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2、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3、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4、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25、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6、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7、李频: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8、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30、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