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它不是诗,选自一篇文章: 古筝,脚边还有紫罗兰的熏香的空气里漂浮着,一个长发低垂,身穿淡淡紫衣的女子,端坐在地毯上,轻抚着纤细的琴弦,循着李煜的离恨寡欢,清照的沉郁悲惋,纳兰的情深孤苦,委婉缠绵,指间流淌着高山的失落,流水的凄美。 在初春的夜晚,寂静的窗前,手捧着婉约词三百首,翻开令人泪落满襟的《声声慢》,欧阳修那诉说孤苦无告的《蝶恋花》;还有那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悲切的《江城子》……就是这些蘼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唐宋诗词。整个夜晚,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荡漾在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醉人音乐里,渐渐沉醉、沉睡。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 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弹奏着古筝,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可惜,这是一个宋词已逝的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了下去。 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没有谁肯对着秋月伤情悲怀。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恩仇随意抛出,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苍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的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千年的宋词,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浮燥的年代,宋词,像是被不停搓揉的花瓣,在落花流水中日渐式微。再优雅也只能裱挂于房室之中,像是帘幕重重后那只飞起不再回转的惊鸿。而不管枉结多少愁肠,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极致,那个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韵律,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雾霭沉沉之中遁无形迹。 于是我喟叹,不能像清新婉丽的晏小山,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不能如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更不可能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宋词已逝的年代,柳永那兰舟催发的浆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蒿独去。 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恻里,化身成昆仑山巅的一朵自生自灭的野花,让倾盆的大雨,把整颗心淋个透湿。我唯有怀想、感伤那个风雨飘摇的唐宋朝,那个造就文学奇葩的年代。 感谢,感谢这段距离—— 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足以远远地、静静地抚琴微笑. 2.于中秋有关的唐诗宋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3.古诗《暗香》《暗香 》 仙吕宫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命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南宋绍熙二年(1191)冬天,姜夔在大雪中到苏州探访老诗人范成大。 范家有花圃,深院寂寂,有玉梅几树。姜夔在这里写成《暗香》》《疏影》两首赞赏梅花之作。 词学家历来对这两首词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多数人认为是姜夔怀念情人之作,这个说法比较合理。姜夔关于他的爱情故事的叙述,总是隐隐约约,语意闪烁,但那个人的影子却常常出现在姜夔的作品中。 姜夔在这两首词里巧妙的运用一些和梅花有关的历史典故,并参酌或凝缩一些著名作品佳句,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梅花的特色,从而寄托自己对情人的怀念。他觉得梅花是情人的象征情人是梅花的化身,这种感觉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比较清楚。 清代学者刘煕载认为姜次的特点是幽韵冷香。在姜夔心目中梅花可能就有幽韵冷香的气质。 如借用刘煕载的语言来分析这两首诗,也可以说《暗香》着重写清冷的气质,《疏影》着重写幽静的气质。 上阙说:“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开头就指出词人旧梦重温的沉重心情。 旧梦带来的也许是一点欣慰,但更多的却是悲伤。“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可见姜夔和美人一起攀摘梅花,是在深夜寒气袭人的时候,而冷月、梅花更加重了清寒的气氛。但这样相聚的日子并不太长,姜夔就和情人分离了,各自东西从此造成姜夔的终生遗憾。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又有《咏早梅诗》:“街道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他善于描写景物,刻画离情别绪。 姜夔自比为何逊,但由于年老且终日忧郁,赏梅的兴致本来已经淡薄了,完全忘记了赞赏春风寒梅的生花笔。大概词人也怕因赏梅而勾起使人痛苦的往事的回忆吧。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无奈竹林外边稀疏的花朵,却偏偏把芬芳的寒意送入优雅的坐席,触动了词人消沉的心情,而本来希望忘记的往事又涌上心头。 下阙说:“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江国,指江南水乡。雪下的正紧一片沉寂。 这是草木刚刚萌动、只有梅花开放的季节。词人希望折一只寄到远方,但夜雪又开始聚积,令人叹息。 这只是词人的想象,当时折梅远寄的事情是没有的,但反映了词人的寂寞和怀念远人的深切感情。“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翠尊,指翡翠酒杯。红萼,指红梅花。 对着酒杯,忍不住留下眼泪,红梅花默默无言,也浸沉在心情沉重的怀念中。当年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时又出现在词人的回忆中。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宋代杭州西湖的孤山上有一片梅林,梅花盛开时,笼罩着寒凉碧绿的湖水。 碧波荡漾,好像华山摇动,要倾压下来。“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梅花瓣一片一片的吹落了,言外之意是和情人终于分离了。 姜夔《隔梅溪令》词说:“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任凭小船向孤山下边去寻觅情人的倩影,但到那里只听到翠玉鸟的鸣啼,不见人影。 触景伤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和情人携手赏梅。 ( 阴法鲁 )。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 [3 分。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3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示例一: 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示例二: 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 [4 分。意思符合其中一个示例,即可给4分。如只解释句意(“我醉后乱语,请梅花不要记 恨,过于清冷淡泊,有谁来欣赏?”或“我醉后乱语,请梅花不要记恨,一身的清冷淡泊,却没人知晓。”)给 2 分。]。 无 5.姜夔( kuí ) 暗香[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记得采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