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绝句》,全文1.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2.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注:刘越石:西晋诗人刘琨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注:风云若恨张华少: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注:温李:温庭筠,李煜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5.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阮,阮籍6.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注:安仁:潘岳字安仁,谄事贾谧,望其车尘而拜,与其著作<闲情赋>表现的情操反差太大7.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8.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注:沈,宋:沈佺期,宋之问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世说新语·文学>载孙绰语:"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10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注:玉川卢:中唐险怪派诗人卢仝14.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注:饭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注:切切秋虫:多见于孟郊句,疑指孟郊;灯前山鬼:多见于李贺句,疑指李贺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注:水乐:元结<唉乃曲>: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18.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注:东野:中唐诗人孟郊,因作诗太苦,被称为"诗囚";潮阳:韩愈19.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注:天随子: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曰:"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21.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注:凌云笔: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22.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注:唐代禅师船子德诚诗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23.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4.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注:秦观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退之山石句:韩愈有<山石>诗25.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26.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27.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注:欧,梅:欧阳修,梅尧臣28.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注:涪翁:黄庭坚29.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注:池塘春草谢家春:谢灵运有诗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闭门陈正字:北宋诗人陈师道,作诗好闭门蒙头30.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满意请采纳 谢谢。 2.【古诗《绝句》】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问: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3.《绝句》古诗4首有哪些1.《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绝句二首》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绝句》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代: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2)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2.《绝句二首》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2)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3.《绝句》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赏析 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4.《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代: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2)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 4.请问中国古诗中绝句,律诗,古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 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古诗原意是指古代学者做的诗,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文人所做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无作者,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律诗要压韵的,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说仅属律诗,律诗由古诗发展而来,两者具有严格的界限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道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