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分类按词牌名

1.宋词的词牌名的分类和作用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

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

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

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

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

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2.宋词的词牌名的分类和作用

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声声慢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3.“词牌”有哪些分类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忆江南》等。清代万树的《词律》中共收词牌1180多个,实际的词牌数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清代的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之命编写《钦定词谱》,以万树《词律》为基础,纠正错漏,并予以增订,共826词牌、2306 体。 关于词牌的命名,有的原本是乐曲名称。

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教坊曲名。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女蛮国使者前来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挂的珠宝),形如菩萨。

当时教坊由此谱成《菩萨蛮》曲以咏之,后来便成为词牌。《西江月》、《风人松》、《蝶恋花》等,也属于这一类。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在众多的词牌中,也有取词作中的几个字命名的。

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又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就是因为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再如《如梦令》原名叫《忆仙姿》,后来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从“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中而来。还有《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拭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有的词牌名字本就是词的题目,词牌名字表示的正是词的本意。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渔家生活,《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是咏夜的。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然而,绝大多数的词表达的并非是词的“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例如,《浪淘沙》根本不会讲到浪,也不会讲到沙,《忆江南》也可能完全不会提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罢了。 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词牌已经不多见了。

4.词牌三种分类是什么

词牌的分类,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挂的珠宝),形如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以咏之,后来便成为词牌。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也是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第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例如《忆秦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就是因为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叫《忆仙姿》,后来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从“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中而来。

《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第三,本来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渔家生活,《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是咏夜的。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例如,《浪淘沙》根本不会讲到浪,也不会讲到沙;《忆江南》也可能完全不会提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罢了。 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词牌已经不多见了。

5.等是怎么归类及使用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

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 供您参考。

6.宋代诗词按词牌名应怎样分

因为词牌名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按词牌名分类通常是以字数、段落数或声韵来分的。按字数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按段数分,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两段的,称双调;有三段四段的,称三叠或四叠。按声韵分平韵、仄韵。

小令(58字以内):

如:十六字令、梧桐影、醉妆词、忆江南、捣练子、渔歌子、清乐平等等。

中调(59一90字):

如:步蟾宫、蝶恋花、钗头凤、一剪梅、定风波、破阵子、锦缠道等等。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如:满江红、烛影摇红、汉宫春、暗香、倦寻芳、八声甘州等等。

7.词牌的种类及特点我想请问有没有人知道词牌的种类以及各词牌的具体

宋词词牌不下千种,不能一一列举,选几个,并有例子,共参考。

临江仙 又名《庭院深深》、《画屏春》等。双调,共六十字。

另有别体。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同上阕) ○:平声 ●:仄声 ⊙:原平可仄 ◎:原仄可平 □:平韵 ■:仄韵 □◇:两种不同的平韵 ■◆:两种不同的仄韵 (下同) 蝶恋花 原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卷珠帘》等。 双调,共六十字。

鹊踏枝 [南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 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醉镜里朱颜瘦。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同上阕) 唐多令 又名《南楼令》等。

双调,共六十字。 唐多令·柳絮 [清]曹雪芹(红楼梦:史湘云)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同上阕) 一剪梅 又名《玉簟秋》等。双调,共六十字。

句句押韵。另有别体。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同上阕) 钗头凤 本名《撷芳词》,至陆游始称《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钗》等。

双调,共六十字。上下阕各一换韵,末三字叠韵。

另有多种别体。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同上阕) 苏幕遮 又名《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 苏幕遮 [清]万树 彩分鸾,丝绝藕。

且尽今宵,且尽今宵酒。 ●○○,○●■。

◎●○○,◎●○○■。 门外骊驹歌一奏,恼杀长亭,恼杀长亭柳。

◎●⊙○○●■。◎●○○,◎●○○■。

倚秦声,扶楚袖。有个人儿,有个人儿瘦。

相约相思须应口,春暮归来,春暮归来否? (同上阕) 渔家傲 又名《吴门柳》等。双调,共六十二字。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同上阕) 破阵子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共六十二字。两阕尾句避孤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同上阕) 青玉案 又名《横塘路》等。

双调,共六十七字。另有别体。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天仙子 本名《万斯年》。

双调,共六十八字。另有单调体,为双调之一阕。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同上阕)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等。双调,共七十字。

首句也可作◎●○○●●□。单调体为双调之一阕。

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同上阕) 风入松 又名《风入松慢》等。双调,共七十六字。

另有别体。 风入松 [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

⊙○◎●●○□,◎●●○□。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