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寒食唐诗

1.寒食古诗原文与译文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

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

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2.寒食 古诗

原文: 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作者简介 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 韩翃 【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颇负盛名。

其诗风富丽华美,异于诸人。五律洗炼清丽,佳句迭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题僧房》、《送故人归鲁》为其名作。

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客水路归陕》、《同题仙游观》等为大历七律佳构。古诗《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送孙泼赴云中》,气势沉雄,为大历边塞诗之名作。

七绝则风华流丽,为中唐名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5卷,已佚。

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3.寒食古诗介绍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4.寒食古诗

1.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2.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夜深 / 寒食夜 唐代: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4.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代: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5.用寒食节的来历和古诗寒食的意思写一篇小练笔.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那么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下. 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