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东坡有关泡菜的诗句

1.关于“泡菜”的诗句有哪些

泡菜起源于韩国,我国诗词大典中没有类似诗句,但找到以下关于食物的诗句。

1. 《吃蛤》

苏轼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蛤蟆缘习俗。

2.《题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 惠州一绝》

苏轼 宋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4. 《老饕赋》

苏轼 宋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 《菜羹赋》

苏轼 宋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2.关于“泡菜”的诗句有哪些

泡菜起源于韩国,我国诗词大典中没有类似诗句,但找到以下关于食物的诗句。

《吃蛤》苏轼 宋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2.《题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 惠州一绝》 苏轼 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4. 《老饕赋》 苏轼 宋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

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

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 《菜羹赋》 苏轼 宋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

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

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

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

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

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

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

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

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

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

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

3.关于泡菜的诗句

泡菜,古称葅,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

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泡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有时在论坛里浏览帖子也被称为泡菜。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

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据汉许镇《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

《商书.说明》记载有“欲作和羹,尔惟盐梅”,这说明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能用盐来渍梅烹饪用。由此可见,我国的盐渍菜应早于《诗经》,应起源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

泡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据北魏孙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制作泡菜的叙述,可见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

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奁之一,足见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而精湛的烹饪技术遗产之一。

早在1400多年前人们就对风味独特的四川泡菜有所称颂,对泡制蔬菜的基本原理有所总结,同时也证明了泡菜的始于中国。 商朝被西周灭后,商朝贵族箕子(商纣王的亲戚)率领5000移民在朝鲜建立了第一个政权: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领土大概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首都平壤。

前后存在了1000多年。 韩半岛那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所以商朝后裔顺利的占领了韩半岛。

战国后期,燕国攻打箕子朝鲜,占领了辽东半岛等大片领土。 秦始皇野蛮统治中国时期,很多中国人逃到朝鲜半岛南部谋生,建立殖民地。

汉朝初期,汉朝人卫满和很多汉朝人逃到朝鲜避难,后来赶走了箕子朝鲜的朝鲜王,卫满自立为朝鲜王,统治朝鲜半岛北部。这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二个政权:卫满朝鲜。

大约100年后,汉武帝派兵灭了卫满朝鲜,建立了4个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乐浪郡,在现在的平壤附近。三国时期,魏公孙渊在乐浪南部建立的带方郡,在现在的汉城附近。

在西晋的时候中国北方领土沦陷,乐浪等郡也沦陷了。 箕子朝鲜的遗民在朝鲜半岛南部发展,最后建立了新罗。

朝鲜半岛西南是百济,朝鲜半岛北方和东北的东南是高勾丽。 唐朝与新罗联合消灭了百济和高勾丽。

百济先被唐朝占领,后归新罗。高勾丽被唐朝与新罗瓜分,双方以大同江(在平壤边上)为界,北属唐朝,南属新罗。

唐朝灭亡后,在新罗北部兴起的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 在蒙古的蹂躏下,高丽王室与蒙古通婚,渐渐的亲蒙。

这引起全国官吏和百姓的不满。明朝建立后,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在官吏和百姓的拥护下,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亲华的新政权。

新政权请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起名为“朝鲜”,希望李成桂政权能象古代朝鲜那样宣扬先进的华夏文化,在朝鲜半岛建立文明之邦。这是朝鲜半岛上第三个以朝鲜命名的政权:李氏朝鲜。

明朝朝鲜的基本国策就是“事大”。意思是事事遵从旁边的大国(中国)。

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出兵,抗日援朝,赶走了日本人,保护了朝鲜。朝鲜王室因此对明朝非常感激。

满清入侵朝鲜,要求朝鲜帮助满清攻打明朝。朝鲜国王说:我们跟朝廷(明朝)的关系,就是儿子和父亲的关系,哪有儿子帮助外人打父亲的道理! 满清占领全中国后,朝鲜在暗地里准备“反清复明”,但势力太弱,从来没实施过。

朝鲜一直使用明朝的“崇祯”年号。 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朝半岛一直是中国的附属或是殖民地,在此过程中,一些中国南方人的泡菜饮食习惯随着迁移而带到了朝鲜。

南方人喜食辣椒,为的是驱除湿气。而韩国地处北方,并不需要大量辣椒来驱除湿气,确同样在泡菜中加入大量的辣椒,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祖先在将泡菜带到朝半岛的时候也进行了改进,为了更长时间的保存,泡菜也由最初的用水泡而为了适应北方的天气慢慢发展成为腌制,就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韩国泡菜。据说很多南方人吃了韩国泡菜的第一反应是半成品,看来韩国人并没有把泡菜的真实要领给领会。

综上所述,韩国泡菜起源于中国云贵川一带。

4.有关苏东坡的 诗句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5.苏东坡的词

清茶一杯话诗词之苏东坡篇 2003-5-28 22:48:00 阿潜 阅读2560次 只是由于步入社会太久,对于诗词便成了忘却的记忆,由于懒惰和闲散的性格,对于诗词的爱好仅限于那些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共鸣的篇章,最是见不得诗词等平仄等理论,如此说来我应该是对诗词并无任何研究,可能会有人笑话我写这样的文章是过于张狂,而我觉得记录下读诗词的那一份感动和想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我想余秋雨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遥远的绝响》对我的审美趋向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来想将文章题目改为《清茶一杯话诗词之北宋词》,但想到我绝无实力写如此大的一篇文章,即使写恐怕也要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所以觉得还是从小出着手写一个文化界之外的普通人对苏东坡诗词的一些感悟比较好一些。 关于苏东坡这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实先前除了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外,他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即使是这首词也并未在我心里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觉得写的有点波澜壮阔的感觉,所以我现在常觉得,太容易太经常提起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此前对苏东坡的认识仅限于家中的《古文观止》中的前后赤壁赋,及至阅读了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便开始对这个落魄却潇洒乐观的老先生感起兴趣来。当然在这里少不得提一下这篇文章中引用的一首词: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想这首大名鼎鼎的词必定打动过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当你在失意深夜徘徊的时候我想你定然会想起它的。

当我还在不断追求那种清新亮丽用词风格的诗词的时候,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将我从那种对诗词的直观视觉刺激层次引入了利用大脑建立意境的层次,好比让我从一个二维的空间进入了一个三维的空间。 这首词全文如下: 蔌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当读到这首看来似乎不起眼的词时候,仿佛我也变成了一个夏日里长途跋涉的路人,这是一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午后,走进了一个长满枣树的江北小村,枣花和透过树叶的阳光洒落在沾满灰尘的外衣和行囊之上,偶有马车经过,掀起一阵尘土,百年的古柳下有戴着头笠的老汉卖这黄瓜……,而作者这时又渴又累,面对身旁的这户人家,他迟疑的敲了一下门,将面对他的是怎样一个主人呢???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今提苏东坡词,必曰豪放派,关于他的豪放风格的词想必大家早已烂熟于胸,在此我将自己很喜欢的一首送给大家: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虽比不上《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的豪放大气,但是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苏东坡是个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单说词他也同样可以从展示其细腻之处,同样在此送上三首供大家欣赏。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千百年来其魅力不减,我想这与其词中所写的“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的这三首词,将一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有时候也会伤痛、多愁善感,有时却也俏皮一个苏东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6.有关苏东坡的诗句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7.关于苏轼的名诗句(关于朴素的)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东栏梨花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鹧鸪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8.有关苏轼的诗句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