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青春》朗诵背景音乐缓慢的诗歌为“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青春 演唱:沈庆 吉它:孙棣 和音:黑鸭子合唱团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 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 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 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 洋溢着眩目的光华像一个美丽童话 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不能入睡 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地飞 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下 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 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 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2.诗词中的慢是指什么慢与小令相对,因其篇幅较长,节奏较为舒慢,故又被称为“慢曲 子”、“慢遍”。 与小令相比,慢词增加了字句、放慢了节奏、延长了曲调, 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更加悠扬动听。 “慢”字在古书上也写作“曼”,是延长、引申的意思。 歌声延长, 就唱得迟缓了,宋人以慢曲为大词。 《宋史•乐志》常以遍曲与慢曲对称。 法曲、大曲都是以许多遍叠合为一曲,如果取其中一遍来歌唱,就称为“遍 曲”。而慢曲只有单遍,但是它的歌唱节拍比遍曲还要迟缓。 张炎《词源》记 载:“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 柱、打、背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 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慢曲有 种种延长、引申的唱法。 慢词的产生并不晚于小令,在唐代时已出现了很多慢词。其中一部分是 从大曲、法曲里截取而来的,有的则是由令词加长增衍而来的,如《西江月 慢》是由《西江月》加长的,《木兰花慢》则是《木兰花》的增衍。 还有:一部 分来自民间,敦煌词中已见百字以上的词调,如《内家娇》有一百零四字, 《倾杯乐》有一百一十字。文人创作的慢词,有杜牧的《八六子》,九十字; 薛昭蕴的《离别难》,八十七字> 尹鹗的《金浮图》,九十四字> 李存勖的 《歌头》,一百三十六字。 文人大量写作慢词,始于宋代柳永,他的《乐章集》中的新腔大部分是 慢词。他打破了唐五代文人只作小令的局限,吸收民间以及教坊乐工创造的新 声,推进了慢词的发展。 在他之后,苏轼、秦观等词人相继创作慢词,使得慢 词渐渐兴盛。慢词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比小令《卜算子》的 四十四字已增加一倍多。 词调中的“慢”字常常可以省略,如《长亭怨慢》也作《长亭怨》, 《倦寻芳慢》也作《倦寻芳》。 。 3.木兰花慢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白话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