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略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 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沪伐高和薨古胳汰供咯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意思基本吻合即可。 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2分)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 (2分)小题1:意思基本吻合即可。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 (1分)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3分) 小题1:概述诗人在诗中描绘的两幅画景,既要描绘出景物形象,又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前两句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后两句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 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还①韦应物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1)分析诗句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结构上看,诗句中的“还”和题目的“还”相扣;“今”与前一句的“昔”形成对比;“伤”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这一句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内心感受;“凄凄动幽幔”是静,“寂寂惊寒吹”是动;“凄凄”“寂寂”叠词的运用.(3)“如何抒发”也就是分析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一般分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独伤意”“衔哀”“空垂泪”等是直接抒情,同时诗人又借助于景、叙事来抒情.答案:(1)点扣题目;与前句构成今昔对比,抒发了妻亡后孤独凄苦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每点1分.)(2)通过多感官(听觉、视觉、内心感受)、以动写静、叠词等手法的运用(2分),营造了凄寂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诗人凄苦寂寞之情(1分).(手法只要写出两点即可得两分)(3)直抒胸臆:通过“独伤意”“衔哀”“空垂泪”等来表达吊亡之情.(2分,点出手法1分,简析1分.)间接抒情:通过借景抒情,营造凄寂的氛围,表达亡妻之痛;通过即事抒情,描写了诗人掩门独守虚位、嗟叹垂泪之悲;通过以乐写哀的反衬手法,以昔日之喜、**天真无知反衬今日诗人内心之苦.(2分,写出任意一点,并作分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