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比兴

1.什么是古诗词中的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朱熹对“比”的解释。作为古典诗词创作中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不仅限于比喻、比拟,还包括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以别一事物为发端,引出要描写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兴作为发端,一般用在开头,所以又称为起兴。兴与所引出的所咏之词,一是有联系,一是没联系。

有联系的又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情”,即比照当时所见的景物而起兴;一是“托物兴词”,即借不是不是当时所见的景物而起兴。 在实际应用中,比、兴经常结合运用,或比中有兴,或比又兼兴,或比兴连用,被称为比兴,或托兴、兴寄等。

2.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运用比兴手法的古诗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释义: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走路叹息坐卧惆怅。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 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释义: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释义: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

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 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

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那一头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儿子喊出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5、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

4.诗词比兴怎么了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在写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后代有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上邪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又如《归园田居》中把自己比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也有单句并没有用比兴手法,而整个形象都是比,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5.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

《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