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有哪些宫廷贡酒呢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而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大宫廷贡酒(依次为九酝春酒、鹤年贡酒、枣集美酒、酃酒、鸿茅酒、羊羔美酒、杏花村汾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同盛金烧酒)更以其香醇宜人和益寿养生而流芳于后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大宫廷贡酒中的酃酒、羊羔美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及同盛金烧酒已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而另外的五种酒则或经改头换面,依旧畅销于世。 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鹤年贡酒 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 鹤年贡酒 外,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嘉品。 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 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酃酒 又名酃酉录酒。 酃酒 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 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羊羔美酒 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排击奏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同客人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的滋补保健用品;清朝学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羊羔美酒系栾城所产,并将羊羔美酒列为当时55种名酒之量。 杏花村汾酒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汾酒 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 《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为历代名酒的记载。上世纪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 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 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 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 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 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 ”。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 菊花酒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同盛金”烧酒 1996年6月9日,一项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在辽宁锦州面世。 人们搬迁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老厂时,偶然在地下80厘米处发现了四个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内竟然完好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这些酒海以红桦构筑,长为2.62米、宽1.31米、深1.64米箱内裱糊以约1500层、内蘸以鹿血的宣纸。 这些宣纸上用汉字,涝文书写"大清道光乙已年""同盛金"、"大清国"等字样。通过这些记载及其他遗迹、文物考古专家确认这是"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这些酒不仅命长,而且十分好喝。 同盛金烧酒 "烧酒"属陈香型,色微黄,酒精度53%,理化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 2.中国古代宫廷贡酒有哪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大宫廷贡酒(依次为九酝春酒、鹤年贡酒、枣集美酒、酃酒、鸿茅酒、羊羔美酒、杏花村汾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同盛金烧酒)更以其香醇宜人和益寿养生而流芳于后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大宫廷贡酒中的酃酒、羊羔美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及同盛金烧酒已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而另外的五种酒则或经改头换面,依旧畅销于世。 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鹤年贡酒 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 鹤年贡酒 外,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嘉品。 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 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酃酒 又名酃酉录酒。 酃酒 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 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羊羔美酒 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排击奏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同客人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的滋补保健用品;清朝学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羊羔美酒系栾城所产,并将羊羔美酒列为当时55种名酒之量。 杏花村汾酒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汾酒 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 《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为历代名酒的记载。上世纪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 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 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 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 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 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 ”。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 菊花酒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同盛金”烧酒 1996年6月9日,一项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在辽宁锦州面世。 人们搬迁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老厂时,偶然在地下80厘米处发现了四个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内竟然完好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这些酒海以红桦构筑,长为2.62米、宽1.31米、深1.64米箱内裱糊以约1500层、内蘸以鹿血的宣纸。 这些宣纸上用汉字,涝文书写"大清道光乙已年""同盛金"、"大清国"等字样。通过这些记载及其他遗迹、文物考古专家确认这是"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这些酒不仅命长,而且十分好喝。 同盛金烧酒 "烧酒"属陈香型,色微黄,酒精度53%,理化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由于是贡酒,它用鹿血蘸宣纸封存,150多年的浸泡使鹿。 3.古井贡酒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古井贡酒的历史: 古井贡酒具有1800多年的酒文化历史,据考证,古井贡酒始于建安元年,当时的魏国丞相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 古井贡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在亳州的减店集,人们发现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们用此井水酿酒、泡茶,回味无穷。 相传,有个将军因作战失利,临死前将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谁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古井名声大噪,人们称之为天下名井。 扩展资料: 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昧经久不息的特点。 它以安徽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古井镇优质地下水以及颗粒饱满、糯性强的优质高梁为原料,并在亳州市古井镇特定区域范围内,利用其自然微生物环境,按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生产而成。 古井贡酒呈香、呈味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普遍多于其他浓香型大曲酒。通过目前的定量分析,古井贡酒含有80多种香味物质,比其他浓香型酒多15~30种。 并且这些香味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浓香型酒的2~3倍。同时,在古井贡酒中还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机酸丙酯系列,这是其他浓香型大曲酒所没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井贡酒 4.有关愁思的诗句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 5.关于愁思的诗句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愁思名言 唐·李益《春夜闻笛》。这两句大意是:(由于笛声唤来了春天)洞庭湖的大雁捱不到天明,一夜之间都飞回了北方。这当是作者贬谪到南方时的思归之作。相传大雁冬天由北方飞到南方.在衡阳回雁峰栖息过冬,春天一到又从南方飞回北方。所以诗人说:“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春暖大地却没有给诗人带来暖意,雁尽北归诗人却仍滞留洞庭。因此,呼唤春天的笛声虽给人间增添了春色,却给迁客平添了一段愁情。可化用此名句来表现乡愁。 6.古代的酒有哪些看古诗古文中诗人常提到酒,古代人也很在蒙元以前,我国古人喝得酒基本是未蒸馏的低度白酒及黄酒(南方人较多),也就是醪糟通过蒸馏工序获得的高度酒精烈性酒是元代通过蒙古游牧民族引入中国(中原本部)的---这么说的原因是迄今为止也只是北方人偏爱引用烈性酒,而南方人不甚习惯,这于蒙元统治重心在北方有很大关系。 李时珍“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本草 纲目》但在唐时,我国也曾经一度流行西域(高昌)传来的蒸馏法葡萄酒(呵呵,亦即类如今日的干邑)。但自唐后,似乎此法失传(?)----或者说蒸馏出来的烈酒本就不符合国人中庸平和的性格,因此从唐到元,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酒的制造工艺没有太大改进,一直采用人工发酵的方式获得低度酒。 古代名酒有:1.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2.2.白酒: 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绍兴花雕是从我国古代女儿酒演变而来。3. 竹叶青酒4. 杜康酒5. 乳酒6. 兰陵美酒7. 状元红8. 女儿红除此以外,还有朝廷十大贡酒: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贡酒:1、九酝春酒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古井贡酒的商标注册却颇费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3月18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也就是“贡”字不能用。后经据理力争,后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产品简介。 古井贡酒1960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从此,古井贡酒进人中国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响。 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劫难。 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惨遭战害,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简易新商标“古井酒”以“革命”身份进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魁力是无法消退的。 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名称的批复。 从此,古井贡酒这个历经政治、经济、文化沧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来,并为人们所钟爱。2、鹤年贡酒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外,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嘉品。 鹤年堂把歧黄之术融于酒茶之道,他善长用佛手、桂花、金橘、茵陈、玫瑰等配以多种中药泡制成佳酿,制成后,酒的色泽瑰丽,红、绿、黄、紫无不晶莹剔透,花果之香浓郁,醇甜回味悠长,极投合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浪漫意境;而且具有解郁理气、保胆利肝、补气养血之功效,少饮养性,多饮微薰怡情,有酒意而无酒醉,且体无酒攻脾胃肝之害,人无酒后少德行之象,从永乐皇帝起,就把此酒列为皇宫御饮,永乐徐皇后、清朝慈安、慈禧等还以“金瑰酒”为养生养颜常用饮品。此方曾列为宫廷秘方,1927年曾按传承之方重新配制金佛酒、金橘酒、金茵酒、金瑰酒,深受京城名流雅士欢迎,甚至外宾也争相饮用。 鹤年堂重又按古方及工艺研发生产,《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一经推出,立即受到追求健康完美的人士所钟爱,成为名流聚饮、亲朋馈赠的上等嘉品,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也有人闻讯而至,未曾上市,就订购一空。鹤年堂最负盛名的“鹤年寿酒”等功能性养生酒,更是具有传奇色彩。 明嘉靖四年(1525年),当时才25岁的严嵩任南京翰林院侍读,文章书法已负盛名,来京公干时住在菜市口南边的江苏会馆,距鹤年堂很近。此时的鹤年堂已经从丁家转到浙江药商曹蒲飒的手中。 当时人们称他为“曹菩萨”,口碑极好。一日严嵩偶染小恙来到鹤年堂,“曹菩萨”为他亲自开方配药,相谈甚欢,“曹菩萨”知道严嵩书法极好,就请他给药铺写个牌匾,据说严嵩当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鹤年堂”三个字,从此,围绕这块牌子匾,演绎了许多传说。 据说此匾一挂上去,便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大字赞叹不已,认为京师无二。有一位山西的老举子,站在匾下端详许多,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字是好字,有功底,有韵味,可惜笔锋转折处,时时透出一股奸气。 后来严嵩果然成为权臣,当然,这只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严嵩题匾之后,从此与鹤年堂来往我了起来。 后来严嵩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京为礼部尚书,费尽心神,攀爬仕途,终于位至首辅,由于过于功于心计,官场明争暗斗错综复杂,如履薄冰,太过劳神,刚过花甲之年,就已老态龙钟。他到鹤年堂讨教调养之方,鹤年堂幼主曹永利用结合祖先之。 7.含古人字的诗句1、前不见古人 唐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2、古人非傲吏 唐 王维 《漆园》3、古人于黄雀 唐 曹邺 《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4、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5、古人重守边 唐 杜甫 《后出塞五首》6、不薄今人爱古人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7、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 李白 《把酒问月》8、古人今人若流水 唐 李白 《把酒问月》9、古人无复洛城东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10、古人三走无摧捽 唐 李贺 《送沈亚之歌并序》11、北山饶古人 唐 李贺 《铜驼悲》12、怜君古人风 唐 白居易 《哭王质夫》13、数篇今见古人诗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14、古人传道留其间 唐 李白 《飞龙引》15、古人传道留其间 唐 李白 《飞龙引其二》16、才雄草圣凌古人 唐 李白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17、古人知尔封公侯 唐 李白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18、古人知尔死道边 唐 李白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19、古人尝有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20、投汨笑古人 唐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21、古人白骨生青苔 唐 杜甫 《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22、古人有糟粕 唐 卢照邻 《赤蔷安掸师塔》23、依稀似古人 唐 杜牧 《自贻》24、事古人留迹 唐 李隆基 《端午》25、古人尺布犹可缝 唐 僧贯休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26、后人攀处古人栽 唐 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27、古人不在今人悲 唐 刘长卿 《铜雀台》28、古人昧此道 唐 高适 《塞下曲》29、古人虽弃妇 唐 顾况 《弃妇词》30、君不见古人烧水银 唐 顾况 《行路难三首》31、古人贵从晦 唐 孟郊 《寄张籍》32、今人异古人 唐 卢仝 《感古四首》33、吾观乎古人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34、千年石上古人踪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35、吾观乎古人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36、千年石上古人踪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37、闲读古人诗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38、古人若不死 唐 皎然 《短歌行》39、古人尺布犹可缝 唐 贯休 《行路难·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40、夺得古人旗 唐 贯休 《读《杜工部集》二首》41、时清忆古人 明 李蓘 《春城晚眺和太守十二韵》42、古人精灵竟何在 明 林鸿 《赋得无诸城送浦舍人源归晋阳》43、妄意古人企 明 刘基 《北上感怀》44、缅想古人风 明 卢柟 《书怀投李篁台外博》45、古人亦谓菊独以秋花傲兀于摇落之后 明 吕诚 《菊田》46、古人今人皆可悲 明 全室宗泐 《墓上花》47、古人三十年 明 全室宗泐 《偶地居》48、古人高致又今人 明 邵宝 《送工侍徐公致政南还途中有作》49、他年真拜古人师 明 邵宝 《是日检箧得公壬戌和宝哭徵伯诗》50、古人多顿挫 明 汤显祖 《京察后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