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的班队活动如果是你主持的话,你可以在黑板上写上“古诗——人类最美妙的篇章”,至于台词,我想了一个,看看你满意不:“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想必大家都知道古诗吧?古诗不但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修养,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丰富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这一话题来开展一个班会吧。” 接下来你可以收集一些资料和诗,朗读给同学听。完了之后可以点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比如:“我刚才说的古诗《XXXX》的作者是谁?”或“古诗分为几种?有什么不同?”等。都是要根据你刚才说的知识来提问。 2.以“诗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先确定活动对象的年纪,挑适合的语言和活动内容。 我假设是中学生哈。1.介绍什么是诗歌,各种体裁。 挑大家比较熟悉或者比较红的举例就行了。2.请大家可自举出自己喜欢的诗歌类型或者诗人。 3.根据大家所举的例子分析诗歌的体裁语言。或者分析诗人的风格类型等等。 还可以做对比,类比等等。4.游戏环节。 让大家更轻松的参与其中来。 比如:将大家分组,分别写出唐诗、宋词、现代诗的代表作。 看谁写得多。 或者写出李白,杜甫、苏轼的作品。 具体时间分配或者内容的掌握就看你咯~想怎么弄怎么弄~嘿嘿。 3.小学古诗班队活动主持人台词真诚恳啊!我就做一回你的大姐吧! 古诗诵读会 张: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张:桐庐县迎春小学六(3)班“古诗诵读会”现在开始! 藤:滚滚长江,孕育了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张:滔滔洪流,汇聚成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曲。 藤: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 张:品唐诗宋词文化瑰宝。 藤: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张:同学们,让我们都来诵读让我们共同祝福迎春小学六(3)班的明天 合: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藤:迎春小学六(3)班 “古诗诵读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诗文主题班队活动方案晨诵经典诗文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汇聚,对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怀揣着一个闪光的梦想,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设校本课程的一种策略,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以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 二、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晨诵 15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诵《经典诗篇》、《弟子规》、《三字经》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诵读内容 本学期,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规律,安排背诵内容如下: 一、二年级诵读《小学生必备古诗前20首》。 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及了解含义。 五、六年级诵读《三字经》及了解含义。 四、诵读时间 周一至周三早上,学生8:00到校上课前,经典诗文诵读时间,语文教师按时到达教室,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诵读。 五、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周一至周三早上15分钟。如有语文书上的背诵内容,也可穿插在诵读时间内,但语文教师要合理安排,确保在本学期内完成指定的诵读篇目。 (二)各班语文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设置一个诵读板块,由学生专人负责将当周的诵读内容写在诵读板块内,以便学生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 (三)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语文教师记录诵读进程,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指导学生诵读,中高年级学生要求理解《弟子规》、《三字经》的大致含义。 (四)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将晨诵作为一个探讨环节,统一诵读进度,积极商议出各组灵活多变的背诵方式,作为本组的晨诵特色展示出来。 (五)期中考试后,教务处将对每班的诵读情况进行个别学生抽测。 (六)12月份,每个年级组选拔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活动”,比赛将设集体奖项和个人奖项、教师指导奖。 (七)家校联合。孩子每天晨诵的内容都要在晚上做完家庭作业后背给家长听,家长有相应的签字和评价。利用家长会和家长交流学生的诵读情况,鼓励亲子诵读。 (八)班级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评选出“诵读小能手”等诵读称号,鼓励学生每周坚持不懈的、轻松积极的完成诵读任务。 (九)各班要在本学期内高效完成指定篇目。 (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背会指定篇目。 诵中华经典,取中华精髓,让我们的师生身上承载更优良的中华精神。 5.诗文主题班队活动方案晨诵经典诗文活动方案一、活动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汇聚,对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怀揣着一个闪光的梦想,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设校本课程的一种策略,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以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 二、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晨诵 15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诵《经典诗篇》、《弟子规》、《三字经》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诵读内容本学期,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规律,安排背诵内容如下:一、二年级诵读《小学生必备古诗前20首》。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及了解含义。 五、六年级诵读《三字经》及了解含义。四、诵读时间周一至周三早上,学生8:00到校上课前,经典诗文诵读时间,语文教师按时到达教室,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诵读。 五、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一)保证诵读时间,周一至周三早上15分钟。 如有语文书上的背诵内容,也可穿插在诵读时间内,但语文教师要合理安排,确保在本学期内完成指定的诵读篇目。(二)各班语文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设置一个诵读板块,由学生专人负责将当周的诵读内容写在诵读板块内,以便学生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 (三)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语文教师记录诵读进程,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指导学生诵读,中高年级学生要求理解《弟子规》、《三字经》的大致含义。 (四)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将晨诵作为一个探讨环节,统一诵读进度,积极商议出各组灵活多变的背诵方式,作为本组的晨诵特色展示出来。 (五)期中考试后,教务处将对每班的诵读情况进行个别学生抽测。(六)12月份,每个年级组选拔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活动”,比赛将设集体奖项和个人奖项、教师指导奖。 (七)家校联合。孩子每天晨诵的内容都要在晚上做完家庭作业后背给家长听,家长有相应的签字和评价。 利用家长会和家长交流学生的诵读情况,鼓励亲子诵读。(八)班级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评选出“诵读小能手”等诵读称号,鼓励学生每周坚持不懈的、轻松积极的完成诵读任务。 (九)各班要在本学期内高效完成指定篇目。(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背会指定篇目。 诵中华经典,取中华精髓,让我们的师生身上承载更优良的中华精神。 6.请你为我爱背古诗的活动设计一个开幕式“我爱背诗词” ——一次课内背诵比赛活动设计 一、活动的目的 1、巩固学生的背诵成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2、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宣传活动的意义,动员学生积极准备和参加。 活动举行的前两周,就该告知学生:我们要举行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活动如何组织。 动员大家积极准备。 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实现了活动的第一个目的。 (二)制定活动方案。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预先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并事先告诉学生。 1、活动准备工作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组长负责将本组成员按1——14编号。编号结果一式两份,一份交老师处,一份组长保留。 2)老师负责出题。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63首诗词中选取60首写在60张小纸板上,每张纸板上写下一首诗或词的题目及首句,并标上由几号同学来回答该问题。 60张纸板,每4张为一组,分为15组。为使操作方便,每一组题目由同一编号的同学来回答。 如,第一组题目由各组的1号同学来回答。制作得题目如下: 3)由全班同学民主推选A、B两位同学作评委,再推选C、D两位同学当记分员。 2、比赛组织方法 比赛开始时,四位组长上台从60张纸板中自由抽取题目。并把抽到的题目交给要回答问题的同学。 比如,组长抽到的题目是要由1号同学背诵的,就将该题交给1号同学。1号同学拿到题板后,先读题,即先让大家知道你要背的那首诗或词的题目,然后再将该诗或词背出来。 1号同学背出题目后,评委及时给分,全对得10分。在背下来的前提下,如有个别错误,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如果1号同学没有背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20秒等待),本组内有同学替他背出来了,本组得分为5分;否则,得分为0分。 为公平起见,各组背诵的顺序可这样安排。 背诵第一组题目时,按照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的顺序;背诵第二组题目时,按照二组、三组、四组、一组的顺序;背诵第三组题目时,按照三组、四组、一组、二组的顺序;背诵第四组题目时,按照四组、一组、二组、三组的顺序;后面的依次类推。 3、评分与记分。 评委按要求口头给出分数,记分员取两位评委的平均分记录。为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两位记分员可平均分配任务,C记录一组、二组的得分,D记录三组、四组的得分。 4表彰及奖励 本次活动中,得分最高的组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本组每位成员获得纪念品一份。 5、活动计划用时45分钟。 (一) 组织比赛。 1、文艺委员提前在黑板上用彩笔写下“我爱背诗词”几个大字,字的周围可作一些装饰,再写上“博闻强记”“谁与争锋”的标语,尽可能制造一点比赛的氛围。 2、学生提前分四个组坐好,组长坐在最前面。 3、教师是主持者,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后,按比赛规则进行。 组长抽到题目后,根据手头的编号表将题目送给需要回答问题的同学,此时,教师可凭自己的编号表,观察一下,是否存在作弊现象。如,这道题目本该由10号同学回答,但是由于10号同学成绩不好,组长把题送给了成绩较好的3号,这是不可以的。 评委对于同学的背诵一定要认真聆听,公平给分;记分员要认真记录。这一点学生可以监督。 评分表如下: 成绩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比赛结束,记分员算出总分,排出名次。 5、教师宣布比赛结果,表扬并发奖。 (四)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1、搞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动员大家尽最大努力准备,这样才能实现活动的目的;教师本身也要熟悉活动的过程,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由于是课内组织的活动,各组回答问题可按较固定的顺序进行。 如果采用抢答形式,有可能会因气氛过于热烈而出现不好控制的局面,有可能会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 3、把全体同学都编号,做到人人参与。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恰当分为几个活动小组。我教的这个班56人,正好可分为四个小组。 4、保证活动的公平性,公平是大家积极参与的基础,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5、如果时间充裕,可调换每组题目的标号(即本由1号同学回答的问题可改为让2号同学回答,依次类推),继续比赛。 三、活动效果及引发的思考 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首先,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了大家,同学们热情高涨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比赛中,高度积极,就连平日不爱学习的同学,都能背出抽到的题目,超出了预计的效果。 2)其次,活动的举行激发了大家新的学习热情,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3)再次,这次活动让大家觉得诗词的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爱上了诗词,“我爱背诗词”变成了大家由衷的心声。 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也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关键在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思多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