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选析》与张燕瑾张燕瑾—— 1939年12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 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筹)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西厢记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学会理事、南京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名誉顾问,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语言与文学艺术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社科联委员、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委、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张燕瑾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重点尤在戏曲文学。 他的《西厢记浅说》、《中国戏剧史》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他的《中国戏曲史论集》对戏曲史上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深思熟虑的意见。 在方法论上,他提出形象体系说、哲理蕴涵说,还对作家风格学进行了探讨,颇受社会好评。与人合著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是费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大型学术力作,填补了戏曲研究的一项空白,对学术研究有着重大影响,获得了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燕瑾教授还著有《中国俗文学史》、《唐诗选析》、《唐宋词选析》、《中国古代戏曲十九讲》、《十五贯校注》、《西厢记》校注等10余部著作;主编有《中华国粹大辞典》、《中国文学史学习丛书》等多部大型工具书和丛书。其中《唐诗选析》、《中国戏剧史》,被台湾某些大学列为参考教材。 其他方面的论文,也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如关于陆游生平事迹的考据,日渐为学术界接受,新出的有关著作多采其说。 张燕瑾教授除行政工作外,还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开过课,培养研究生10余名。 (首都师大科研处) 著述有: 《中国戏剧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版 《中国戏曲史论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3月版 《中国俗文学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6月版 《西厢记浅说》,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版 《西厢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列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大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998年获北京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主编,10卷12册600万字),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版,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主编),教育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主编),教育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唐诗选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 《唐宋词选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版 《十五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版 《中国古代戏曲十五讲》(合著),北京出版社1986年2月版 《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词典》(主编),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中华国粹大辞典》(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9月版 《宋词三百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版 《新选元曲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历代名词千首》(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杨花梦》(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 《刘公案》(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 /bjpopss/xzjs/yywx.htm /mjzt/2006lh/detail.asp?EssayID=349&subid=16。 2.《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疑是'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燕瑾教授在《唐诗选析》一书中说: 既知道它是瀑布,又可以表达诗人的直观感受和心理活动。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体现比喻的修辞效果,诗人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产生了疑──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是天上的银河,惊人的相似引发了诗人的疑心。 因此。这大概就是许多老师提出疑字应当作何解的原因,传达不出诗句浓浓的情感因素,可以把疑是解释为疑心是:《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有的老师说是怀疑的意思,还有的说是好像的意思,又疑心是九天落下来的银河。 &lsquo,这样解释既可以表现瀑布与银河的相似。究竟应该如何解释?答: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字确实含有好像的意思,但好像并不是疑字的固有词义,诗人用疑是而不用恰似之类的词语,是为了表达出当时的心境。 如果把诗句单纯看作比喻,把疑解释成好像则过于直白,那种惊诧赞叹之情使人如闻如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有比喻的意思,但主要还是表达诗人的心理活动《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历 岗问。 3.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一、意思: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全诗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如何评价韩愈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在诗歌创作方面,针对大历以来诗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的浮荡习气,“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诗风,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李白、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业绩,力图恢复盛唐气象。 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造,大胆革新,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成为中唐时期诗坛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人。但是,一些文学史和有关韩愈研究的论著,以反映人民疾苦为评价韩愈诗歌的准则,也就是政治标准第一,因而认为韩愈反映现实的诗歌数量不多,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意义不大。 如游国恩诸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的意见:“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豪放,和杜甫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 (1979年修订本第156页)詹锳先生《唐诗》也是这样说的:“在韩愈诗里也有些反映现实的,。 但这样的诗数量不多,而且往往和个人的不幸交织在一起,认识不够深刻。”张燕瑾同志《唐诗选析》认为:“韩愈的诗歌追求奇险,形成了宏伟奇崛和‘以文为诗’的特色。 但反映社会重大生活内容少,比较肤浅。”类似的意见还有,这里不一一列举。 我以为上述诸先生的论断值得进一步探讨。韩愈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在数量上不及杜甫和白居易,但反映人民疾苦不是评价作家作品的唯一标准,就韩愈而论,他的诗歌既有深切同情人民苦难,揭露统治集团罪恶的篇章,也有不少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佳什,更有猛烈抨击佛、道二教危害之作,还有指斥当权者压抑人才,抒发怀才不遇的作品。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较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重大生活,有强烈的战斗性,应该说也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5.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什么意思疑:怀疑。 句意:让人怀疑着,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出处:《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的烟霞,远远望见瀑布好像白色的绸缎一样悬挂在山的前面。悬崖上飞腾而下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2、挂:悬挂。 3、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4、直:笔直。 5、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6、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歌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6.如何评价韩愈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在诗歌创作方面,针对大历以来诗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的浮荡习气,“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诗风,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李白、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业绩,力图恢复盛唐气象。 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造,大胆革新,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成为中唐时期诗坛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人。但是,一些文学史和有关韩愈研究的论著,以反映人民疾苦为评价韩愈诗歌的准则,也就是政治标准第一,因而认为韩愈反映现实的诗歌数量不多,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意义不大。 如游国恩诸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的意见:“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豪放,和杜甫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 (1979年修订本第156页)詹锳先生《唐诗》也是这样说的:“在韩愈诗里也有些反映现实的,。 但这样的诗数量不多,而且往往和个人的不幸交织在一起,认识不够深刻。”张燕瑾同志《唐诗选析》认为:“韩愈的诗歌追求奇险,形成了宏伟奇崛和‘以文为诗’的特色。 但反映社会重大生活内容少,比较肤浅。”类似的意见还有,这里不一一列举。 我以为上述诸先生的论断值得进一步探讨。韩愈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在数量上不及杜甫和白居易,但反映人民疾苦不是评价作家作品的唯一标准,就韩愈而论,他的诗歌既有深切同情人民苦难,揭露统治集团罪恶的篇章,也有不少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佳什,更有猛烈抨击佛、道二教危害之作,还有指斥当权者压抑人才,抒发怀才不遇的作品。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较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重大生活,有强烈的战斗性,应该说也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