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河市歌者【范大成】诗歌鉴赏会的进来先纠正的说..是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其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二十四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其三十一(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其五十八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总按】《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开始创作,“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这些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润状。 言多场纷纷春雨之后,土地润泽松动。 【一晌】片刻,一会儿。 【荒畦】荒地 【鞭笋】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鞭笋指竹根生出的新笋。 【日长无客】表面一片寂静,实际反衬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昼渐长,正是农忙时候,哪有闲暇串门呢? 【窦】指狗洞 【投林】回到树林 【烟暝】暮霭云气 【柴扉】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院门。 【棹】船桨 【舟如叶】形容舟小 【编阑】阻拦,赶拦 【耘田】除去田间的杂草。 【绩麻】将麻捻成麻线。 【各当家】承担农家耕织,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的绿荫。 【鬼质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样。 【种水】湖中种菱。 【朱门】富贵人家。 【巧夕】农历七月初七,旧时民俗,妇女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扃】门 【渡河星】七夕牛郎织女天河相会。 【镜面平】形容打稻的场地平如镜。 【轻雷动】指打稻的响声如雷。 【连枷】打稻的农具,使稻粒脱落,有长柄,上以轴转动枷板,举柄挥枷,旋转击稻。 【租船】缴纳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开仓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两钟输一斛】输,缴纳。 原本一斛的租实际要交两钟的粮。十斗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赢】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黄纸】皇帝昭书。 【蠲租】免除租税。 【白纸】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隶役的黑衣。 【旁午】交错纷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长官句】用皂衣的话自曝官差的腐败无耻。 【日长篱落无人过】夏收在望,农事繁忙,篱笆边当然无人往来。 【坐听】但听 【珠玉碎】形容船篙触冰的声音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本诗塑造了一位生活不幸、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 (2分)小题1: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2分)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 (2分)《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2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对歌女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比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夜闻歌者》“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与《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是指手法和描写的不同。 3.《易水歌》的诗句1、诗句: 易水歌 【作者】杨维桢 【朝代】元 风潇潇,易水波,高冠送客白峨峨。 马嘶燕都夜生角,壮士悲歌刀拔削。 徐娘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 先生地下汗如雨,匕机一失中铜柱。 后客不来可奈何,十三小儿面如土。 太傅言议谋中奇,奇谋拙速宁工迟。 可怜矐目旧时客,击筑又死高渐离。 滈池君,璧在水,龙腥忽逐鱼风起。 沧海君犹祖遗策,孰与千金买方士。 呜呼荆卿虽侠才,侠茸之死心无猜。 君不见文籍先生卖君者,桐宫一泄曹作马。 2、鉴赏: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这首辞前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一上一下极天地愁惨之状,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渗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后句表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全辞语言简洁、直白,情景交融。 4.白居易的诗歌{夜间歌者}{琵琶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异同同样以写“歌女”为题材,白居易的《琵琶行》被世人广为传诵,而他的另外一首《夜闻歌者》却鲜为人知,但读过此诗后,我认为它比《琵琶行》更具一番特色。 有人说,《夜间歌者》语言没有《琵琶行》那样细腻,一些该描绘的地方却没有说,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美就美在这“不言”之处,首先看这第一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是怎样的调?是《霓裳》还是《六幺》?是如何的愁?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没有具体描绘,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然后只是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这三个字,这是第二个“不言”之处,很少有人用“雪”来形容容貌,而此诗中用这个“雪”字却恰好符合了诗间的意境。“雪”无外乎两个特征:一是白,二是冷,所以用在此处,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同时,又能看出诗人是站在远处观望,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最妙的还是这第三处“不言”:“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为了什么呢?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言什么?就是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是在被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 这“不言”的美,就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者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米嘉荣是技艺高超出类拔萃却遭人冷落的老艺人形象。(2分)用《凉州》曲调的不同寻常,衬托米嘉荣高超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更能获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3分) 小题2:表达诗人无限辛酸和愤世之情。(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诗歌鉴赏: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本诗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愤懑不平。《凉州》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唯数”,从正面突出米嘉荣。因为,米嘉荣的技艺越高超,就越能赢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笔锋一转,突出题旨。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意思说:时世如此,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被时人视作“宰相之器”的刘禹锡,由于政见不同而遭贬逐或投闲置散。如果要争取进用,就得放弃自己正确的政见,这就正像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染髭须”去“事后生”。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而自隐藏着讽刺的锋芒。“ 正言若反”,可以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长。 6.咏河市歌者【范大成】诗歌鉴赏会的进来先纠正的说..是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其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二十四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其三十一(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其五十八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总按】《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开始创作,“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这些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润状。 言多场纷纷春雨之后,土地润泽松动。 【一晌】片刻,一会儿。 【荒畦】荒地 【鞭笋】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鞭笋指竹根生出的新笋。 【日长无客】表面一片寂静,实际反衬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昼渐长,正是农忙时候,哪有闲暇串门呢? 【窦】指狗洞 【投林】回到树林 【烟暝】暮霭云气 【柴扉】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院门。 【棹】船桨 【舟如叶】形容舟小 【编阑】阻拦,赶拦 【耘田】除去田间的杂草。 【绩麻】将麻捻成麻线。 【各当家】承担农家耕织,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的绿荫。 【鬼质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样。 【种水】湖中种菱。 【朱门】富贵人家。 【巧夕】农历七月初七,旧时民俗,妇女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扃】门 【渡河星】七夕牛郎织女天河相会。 【镜面平】形容打稻的场地平如镜。 【轻雷动】指打稻的响声如雷。 【连枷】打稻的农具,使稻粒脱落,有长柄,上以轴转动枷板,举柄挥枷,旋转击稻。 【租船】缴纳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开仓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两钟输一斛】输,缴纳。 原本一斛的租实际要交两钟的粮。十斗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赢】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黄纸】皇帝昭书。 【蠲租】免除租税。 【白纸】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隶役的黑衣。 【旁午】交错纷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长官句】用皂衣的话自曝官差的腐败无耻。 【日长篱落无人过】夏收在望,农事繁忙,篱笆边当然无人往来。 【坐听】但听 【珠玉碎】形容船篙触冰的声音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